書法井井有條
從夏商周開始,經過春秋戰國,再到秦漢,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也促進了書法藝術的發展,在這期間,各種書法風格相繼出現,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簡和朱墨的書法。其中,嚴、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六種字體在數百種雜體的篩選淘汰中定型,書法藝術開始有序發展。
秦朝
開創書法先河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語言差異很大,是經濟文化發展的壹大障礙。秦始皇統壹全國後,宰相李斯主持統壹全國文字,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偉大成就。秦統壹後,這種文字被稱為秦篆,又稱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礎上簡化的。其中,嶧山石刻、泰山石刻、瑯琊石刻、惠濟石刻是李斯寫的書,歷代都有很高的評價。秦是壹個繼承與創新的變革時期。《說文解字》序曰:“舒勤有八種體例,即大印、小印、篆刻、蟲書、臨摹、官書、官書。”基本概括了此時字體的面貌。李的篆書苛刻,書寫不便,於是出現了隸書。“隸書是篆書的壹次勝利”。其目的是方便書寫。西漢時期,隸書由篆書變為隸書,結構由豎變為橫,線條、波浪更加明顯。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壹大進步,是書法史上的壹次革命,不僅使漢字趨於方正模式,而且在筆法上突破了單壹中心,為以後各種書法流派奠定了基礎。除了以上的書法代表作,還有聖旨、重、瓦、幣等手跡。到了秦朝,風格迥異。秦代書法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壹頁,這是壹個創舉。
東漢
兩漢書法
漢代的書法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壹種是中國石刻的主流體系;壹個是瓦當印,壹個是竹帛盟書墨。《後漢書·雲起碑》是韓立走向成熟的標誌。在摩崖石刻(刻在懸崖上的文字)中,以《石門頌》最為著名,書法家將其視為“傑作”。同時,蔡邕的《石平經》達到了復古理、開胎趣之先河的要求。碑刻是反映時代和韻律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其中馮龍山、西廂記、孔周、壹娥、陳石、張騫、曹權等碑刻尤其受到後人的推崇和模仿。可以說每座紀念碑都是獨壹無二的,沒有雷同之處。北書恢弘,南書古樸,體現了“士”與“俗”階層不同的審美追求。至於瓦當印章和簡帛書,則體現了藝術性和實用性的結合。
書法藝術的繁榮始於東漢。書法理論著作出現在東漢時期,最早的書法理論作者是兩漢之交的楊雄。第壹部書法理論專著是東漢崔元的草書。
漢代的書法家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漢代的書法家,以蔡邕為代表。壹類是草書作家,以杜杜、崔原、張芝為代表。
簡牘書法最能代表漢代書法的特點。東漢時期的銘文很多。這壹時期的碑文是韓立所刻,字體方正,法度嚴謹,波浪分明。這時候的隸書已經到了巔峰。
漢代草書的創作和誕生在書法藝術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它標誌著書法開始成為壹種可以高度自由地表達情感、表現書法家個性的藝術。草書的初級階段是草書。東漢時期,草書進壹步發展,形成了曹彰。後來,張芝創立了現代書法,即草書。
書法是世界上少數幾種語言所擁有的藝術形式,包括中國書法、蒙古書法和阿拉伯書法。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特有的傳統漢字藝術。廣義的書法是指語言符號的書法,是指根據文字的特點和意義,用其筆法、結構、構圖進行書寫,使之成為美的藝術作品。書法也是中國的壹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