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傣族過春節的習俗

傣族過春節的習俗

在傣族春節習俗中,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汙,吉祥如意的象征,也把這壹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圖:潑水節

潑水節也叫浴佛節,是傣族人民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傣歷新年,公歷4月即清明節後第7天開始舉行,歷時3到4天。傳說古代有個魔王無惡不作,人們受盡了它的禍害。他已有11個妻子了。可又去搶來壹個聰明美麗的姑娘。這姑娘決心為民除害。她試探出,魔王雖然水淹不死,刀砍不傷,但只要用魔王自己的壹根頭發,就可以把魔王的頭勒下來。壹天夜裏,趁魔王喝醉酒了,夜深人靜,姑娘用魔王的頭發勒住魔王的脖子,魔王的頭掉在了地上。可是魔王雖然失去了,但他的頭滾到哪裏,哪裏就發生災難:拋到河裏,河水泛濫;埋在地下,臭氣沖天;放在地上,大地燃燒,只有他的妻子抱著才不會出現災難,姑娘們為了免除人間災難,12個人1人抱1天,每人輪流壹天。天上的壹天就是人間的壹年,每輪換壹次人們都要用清水給姑娘潑水,沖去她們身上的血汙。傣族人民為了感謝這12位姑娘,紀念她們,每年都要過潑水節。節日的第壹天是送舊。清晨,虔誠的佛教徒沐浴更衣,在佛寺院中用沙灘成寶塔,圍坐在寶塔四周聽僧侶誦經布道,祈禱豐年,然後全村寨的群眾各挑水壹擔,潑在佛像身上,為佛洗塵。浴佛後,人們便從四面八方敲著铓鑼,打著象腳鼓湧向街頭,洋溢著節日的歡聲笑語。伴隨著“水、水、水”(傣語好的意思)的歡呼聲,把壹盆盆聖潔的水潑向對方,以表示美好的祝願,可以消災除病,直至人人全身濕透。潑水節期間,還要賽龍舟、跳孔雀舞,青年男女趁過節“丟包”定情。到了夜晚,廣場上燃放起五顏六色的煙花,大家圍著熊熊的篝火,載歌載舞,歡鬧通宵。現在,還增加了文藝會演、集市貿易等新內容。

圖:擲糠包

傣族春節初二、初三,壹些村寨將舉行“象腳鼓比賽”,選手們精神振奮、擊鼓不停,誰的動作優美、鼓聲好即獲獎。

圖:象腳鼓比賽

  • 上一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
  • 下一篇:冬奧會的滑雪項目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