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元末農民起義的特點是什麽,失敗的原因是什麽?

元末農民起義的特點是什麽,失敗的原因是什麽?

元末農民起義

元順帝鄭錚十壹年至鄭錚二十七年(1351-1367),元朝農民反抗並推翻了封建王朝。

元末政治黑暗,統治階級內部政局動蕩。元朝政府敲詐勒索,土地高度集中,社會經濟衰落,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劇。十壹年,民間秘密組織派首領韓及其弟子利用政府征召65438+50萬農民修黃河。農民不堪忍受元官的欺淩和繁重勞動,組織了反元活動。消息走漏,韓被俘,被殺,逃回潁州(今安徽阜陽)。5月,劉福通領導起義,頭上裹著紅領巾,被稱為紅領巾軍。後來又率軍西進河南,先後攻克襄城(今河南襄城南)、羅山(今河南羅山)、鎮陽(今河南正陽),隊伍迅速發展到十余萬人。在劉福通起義的影響下,長江南北多地爆發了人民反袁鬥爭,包括:徐州的李二(芝麻李)和趙軍勇,濠州(今安徽鳳陽東北)的郭子興和孫德亞,韓翔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馬;齊(今湖北蘄春)、黃(今湖北黃岡)的、徐壽輝都屬於紅巾軍體系,北方的、南方的徐壽輝是眾多起義部隊中實力最強的。這兩支義軍的發展,將元朝統治區域壹分為二,隔絕了南北,有力地打擊了元朝的統治。此外,還有張士誠起義軍。

而劉福通和他的起義軍在鄂豫皖取得勝利的同時,徐壽輝兵分兩路,壹路溯河而上,攻克武昌(今湖北武昌)(見武昌之戰)和江陵(今湖北江陵)等地;壹路順流而下,攻下長江中下遊的壹些郡後,進軍福建和浙西。12年7月,攻克江南重鎮杭州路(今浙江杭州)。與此同時,李洱起義軍占領徐州及周邊部分郡縣,切斷了元朝賴以連接南北的大動脈。袁婷被叛軍的接連勝利震驚了。他派丞相率大軍南下,擊敗李,奪回徐州,打通南北通道,乘勢集結江南數省的元軍攻克杭道,進而對起義軍展開全面反攻。在元軍的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節節敗退,徐壽輝被迫撤出長江中下遊,轉戰湖泊山區。雖然劉福通仍以河南為基地,但僅限於很小的區域。起義變成了低潮。為了徹底消滅起義軍,袁婷於14年派出40萬脫脫大軍,向淮東張士誠部發起進攻。張士誠只率領數千人堅守高郵(今江蘇高郵)壹個多月,脫脫率四十萬,被大軍擊潰。元順帝聽信謠言,臨陣退縮,撤銷了脫脫的指揮權,這使元軍失去了信心和士氣。為張士誠所取,攻下整個淮東東部後,南渡長江,占領浙西大部分地區(今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外地起義軍也趁機造勢,主動進攻,徐壽輝重新占領湖廣和江西大部;郭子興將率朱元璋南渡長江(見渡江之戰),攻占慶忌(今江蘇南京)等地(見慶忌之戰),占領江東和浙東大部分地區。經過三年激戰,元軍主力損失慘重,失去了軍事優勢。十五年(1355)二月,立漢之子為帝,號,姓宋,定都密州(今安徽密縣),改國號龍鳳。後來領兵先後攻下鄧(今河南省鄧縣)、徐(今河南省許昌)等州,勢力漸增,達三十余萬。十七年(1357)六月,以豫為根據地,分兵北上伐袁。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希希率領的西路軍進軍關中,將杏園(今陜西漢中)困入鳳翔(今陜西),並平長安(今陜西安)(見陜戰)。受阻後兵分兩路,壹路入川,壹路西攻靈武(今寧夏靈武);由關先生、鮑頭攀率領的中路軍轉戰河北、山東等地,壹度攻打保定,威脅大都(今北京),後由大同(今山西大同)轉戰長城。十八年底,攻克元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多倫西北)開平。輪換遼東,攻克遼陽(今遼寧遼陽),東進朝鮮;毛桂所率領的東路軍從山東北上,到達大都、升華都,後因恐孤軍深入而退回山東。北伐雖然由於戰略不清,各部配合不夠,未能推翻元朝的統治,但劉福通攻占了都城(今河南開封),控制了中原和北方許多地區,從根本上動搖了元朝的統治基礎。……

  • 上一篇:妳知道嗎?妳知道嗎?宋朝就有爆米花了。古人用它做什麽?
  • 下一篇:壹篇200字的關於客家家鄉習俗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