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地區的人們習慣過早但不太晚的元宵節。早上燒香,點蠟燭,放鞭炮,吃元宵。中餐豐富,壹家人團聚。晚上點門燈,通宵不睡。街道和村莊放著燈,唱著歌劇。
元宵節還有“炸跳蚤”的習俗,就是把瓜子、花生、玉米放在鍋裏炸,據說這樣可以保持家裏幹凈,地裏的莊稼不生蟲。農村的青少年往往三五成群,點燃幹掃帚,拋向空中,稱為“拋火把”、“玩火球”。
農村總有愛管閑事的人。在元宵節的早上,他們去附近的寺廟搶“紅孩兒”。弘子是去年有人生孩子,今年元宵節給廟裏和娘娘塑像的“紅蓋頭”。
傳說即使是結婚很久不孕的女人也會有孩子。每年的這壹天,成群結隊的人去寺廟搶“紅孩兒”。
壹群人敲鑼打鼓,送到希望生孩子的家庭。主人將設宴招待。以後有了孩子,要在第二年元宵節的時候買塊紅布把“紅孩兒”送回寺廟。
六安周邊其他元宵節習俗:
金寨:數百盞燈籠
數百盞燈籠,最能體現金寨人的人情味。正月十五晚上,金寨的壹些家庭會去壹些孤墳前點燈。這些墳墓往往是死了沒有後代,或者雖有後代,但後代離墳墓太遠,無法“點亮”。
去“點亮”的人的初衷是安慰地下的逝者:不要太難過,我們來“點亮”的都是妳們(指地下的逝者)的後代!
霍邱:蒸饅頭
跑百病
這壹天,家家戶戶都高掛紅燈,也叫“元宵節”,是慶祝春節的又壹個高潮。掛燈籠、舞獅、劃船、摘花、打花鼓、唱大頭和尚舞劇,熱鬧非凡。
在南翔的鴻基、瑤裏壹帶,每年十五都有盛大的廟會,有“搶紅獎”的習俗。西鄉施甸壹帶,農民中午蒸小籠包,也是“爭風”,表示豐收有風,田間有風;晚上菜品豐富,飯後炒花生瓜子。
正月十六是走親訪友的吉日,稱為“跑萬病”。女人們互相拜訪,直到月底。
霍山:吃尾席,舞獅,旱船舞。
正月十五,全家人聚在壹起吃元宵,此外還有吃尾席,三十夜吃豬頭,十五夜吃豬尾。元宵節,早早放鞭炮,點香點燭,通宵點燈,處處燈火通明。俗話說“三十夜火,十五夜燈。”
在壹些地方,還有給親戚的墳墓送燈籠的習俗。較大的集鎮要組織玩燈籠。舞獅、舞龍和旱船。
當地有句話叫“過了正月初壹,大家都找點事做”。但這只是理論上的說法。其實有的門面三天還在營業(不開門)。
但是十五之後,還是有很多人拜年,比如“手拿鐮刀割麥子,家裏來客人”。只要是上半年第壹次見面,還是叫拜年。
舒城:吃粽子,回娘家。
挑井水吃粽子。在這個團圓的日子,家裏的長子會起來提第壹桶水,也就是說當了壹戶,吃喝都要在管家那裏。
餃子和雞蛋煮好後,吃的時候不能說餃子,要說元寶;吃粽子不能用剪刀,要直接用手解開麻線;雞蛋被稱為金蛋。
把女孩帶回她父母家。按照當地習俗,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家過年,只能在十五回家。
吃餃子,放煙花。晚上天黑的時候,家裏的每壹盞燈都要亮著,這是為了給所有的“邪靈鬼”讓路。然後吃餃子。按照習俗,壹個人要吃10。我在吃餃子的時候,開始放鞭炮,點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