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的節日詩

中國的節日詩

元宵節

歐陽修《茶聖紫苑Xi》

元宵節,古稱元夕節、上元節,是春節後的第壹個節日,也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新年的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的關註。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詩《生茶子元宵》的時間和場景就設定在元宵之夜。詩中用今夕對比的方式,表現出物是人非的傷感。"去年,花市像壹月夜晚的白天壹樣燈火通明。"戀人偷偷約定黃昏後見面,真心誠意。今年壹月的夜晚,月和燈依然如去年壹樣好,但“未見去年人,淚濕我袖。”節日裏,歡笑屬於別人,詩人只有悲傷。

古董插圖

花卉節

蔡赟的《花朝頌》

花節是紀念百花誕生的節日,是中國傳統的民俗活動之壹。流行於東北、華東、華北、中南等地,壹般在農歷二月舉行。清代詩人蔡赟寫道:“百花生好時節,花朝未半春。五彩斑斕,飾有花神,體現了古代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崇拜。

古董插圖

清明節

蘇軾《遙望江南,超然物外》

在古代,清明節是寒食節的後兩天,也叫無煙節和寒食節。因為寒食期間禁止吸煙和生火,只吃寒食,清明節過後的寒食可以重新燃起“新火”。這個習俗在蘇軾的《遙望江南,超越臺灣》中有所提及,“不留戀故國,新火試新茶。詩與酒相戀。”蘇軾在清明節掃墓祭祖時被困異鄉。這是壹句自我安慰的話。還不如白燒壹把新火,嘗壹嘗新茶。好詩好酒不要辜負這美好的時光。

古董插圖

端午節

蘇軾的浣溪沙端午節

端午節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壹。它主要是紀念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學者屈原。蘇軾的詩《浣溪沙龍舟節》中包含了壹些關於端午節的節日習俗。據說這首詩寫於蘇軾貶謫徽州的第二年,想起了他的妃子朝雲。“明代端午浴香蘭”、“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總要涉及到浴蘭、臂纏彩絲線、髻掛符辟邪保平安。

古董插圖

七夕節;七夕節

楊普的七夕

七夕,也被稱為喬奇節和喬奇節,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神話故事中,牛郎織女隔著銀河,只能在七夕過河,是壹個悲傷的愛情傳說。“如果妳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妳必須邀請織女得到金鎖。壹年又壹年地乞求智慧,但是人類的聰明多了去了。”宋代學者楊普的《七夕》壹詩使七夕的傳說變得有趣。

古董插圖

中秋節

蘇軾的《明月幾時明?

中秋節,又稱中秋節、追月節等。在農歷八月十五的月圓之夜,親戚們聚在壹起,喝桂花酒,賞月。而文人則喜歡借月圓之際抒發思鄉之情,其中最經典的是蘇軾《水調歌頭》中的“祝人長久,千裏之外”。願天下人都能長久平安健康,及時與萬裏親人分離,享受這美麗的月色,這是自古以來給予他們的美好祝願。

古董插圖

除夕

高適的夜間工作

除夕,原意是“辭舊迎新”。每年農歷的最後壹天,壹家人聚在壹起迎接新年。唐代詩人高適寫了《夜行》,寫的是除夕夜遊子和家人的思念。“今夜千裏思鄉,明將有壹年。”詩人感嘆除夕夜離故鄉千裏,我卻看不到,覺得新年將至,歲月飛逝,這也從另壹方面烘托了“年味”。

  • 上一篇:全球首款吸入用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有何不同?
  • 下一篇:清明節擬人作文600字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