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具有當地特色的鹹水歌文化

具有當地特色的鹹水歌文化

我問妳個問題: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什麽。現在對於這個問題的詮釋有很多。放在以前的話,這個問題就容易解答了。那就是和愛的人在田間壹起唱著歌,勞作著,然後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日子。中山文化中的鹹水歌文化完美的詮釋了這個觀點。

 鹹水歌是流行於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附近以及民眾鎮壹帶的漢族民歌,是當地漢族勞動人民在田間、基圍、河堤樹下自娛自樂和談戀愛時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人們為調劑生活,增加村與村之間的友情,逐漸形成了壹種對歌酬謝的習俗。各地多半在農忙之前或收獲之後,搭起歌臺,進行比試;中秋節時,還把船搖到江心,連成“中山鹹水歌擂臺”。鹹水歌的分布中心在廣東的中山和東莞沙田鎮,因歌腔不同而分為“中山鹹水歌”、“大繒歌”(流行於中山大繒的鹹水歌)、“姑妹歌”(加襯詞“姑娌妹”的鹹水歌)、“高堂歌”(流行於高堂地區的鹹水歌)等。

 鹹水歌是粵語方言地區沿海船民漁家傳唱的壹種漢族民歌。廣東省湛江市地區主要流行地有:吳川市黃坡鎮、湛江坡頭區、硇洲島與雷州市烏石鎮、企水鎮壹帶的沿海漁港,鹹水歌腔調與珠三角地區的鹹水歌大致相同或相似,壹般以兩句、四句為壹段落,加插襯字拉腔較多,如:呀哩、叻哦、叻啰、呢、姑又妹、哥又兄等,音調較為婉轉纏綿。

 鹹水歌是疍家人口耳傳唱的口頭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廣東新語·詩語》中記載:“疍人亦喜唱歌,婚夕兩舟相合,男歌勝則牽女衣過舟也”,可見鹹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過去,浮家泛宅的人不斷來到珠江口沿海壹帶沖積平原上,散居在中山、鬥門、順德等地,以種禾、蔗、蕉、養魚為主,同時也種桑養蠶,操捕魚業,人們稱他們為“疍家人”,講疍家話為主。他們在開發美麗家園的同時,也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產生了豐富的民歌。坦洲是鹹、淡水交匯的中心地帶,更是落足的好地方。故此,中山鹹水歌,坦洲最為歷史悠久,流傳廣泛,仍然保留著傳統唱法。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中山鹹水歌經批準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上一篇:國學和中醫有什麽區別?
  • 下一篇:淺析農村住宅設計技巧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