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時處處要把自己置身於XX學校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約束之下。無論是哪所學校都具有特定的制度規範,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弟子規》告訴我們,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在日常點滴中培養細心、耐心、認真、負責,做壹個有道德、有教養的人。認真學習和學生行為準則,轉變思想觀念,更新思想意識,遵守學校制度,樹立學生形象,自覺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道德形象,做壹個基本素質較高、學習效率較強的學生。
時時處處要註意處理好與同學與老師的關系,壹所學校就像是壹個大家庭,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家庭中的壹員。雖然《弟子規》主要闡述的是教育學生如何處理與父母之間倫理關系,很具體的講述了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與父母發生的關系,發生矛盾之後所應采取的方式方法。作為學校壹員,《弟子規》就可以看作是對學生的壹種教導,它告訴我們:要尊敬老師,對老師交代的任務要及時完成,如果有什麽事,壹定要向老師報告請假,回來後要及時銷假。和老師發生矛盾沖突,要講究方式方法,不要當面沖撞,這樣不利於學習的效率。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帶著關愛去處理問題,這樣師生之間的關系就會處理得融洽。敬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只有尊敬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同學之間也要互助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時時處處要學做壹名誠實做人、寬容愛人的人。近年來,流傳壹句名言叫做事先做人。《弟子規》是壹本教育我們如何做人的經典範文。它指出,如果每壹個人能了解自己應當如何做人,不但個人的修身會得到進步,行為道德上也會有所進步,在社會上有利於自己前途發展,每個人都可以從《弟子規》中受益。所以,人壹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會做人,壹生也不會有大的成就。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加強個人修養,力戒作到不講沒有根據話,不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如果不小心犯了錯誤,就要勇敢去承認,並且努力改掉它。懂得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善待他人。要善於學習,壹方面要不斷學習文化知識,要讀好書,不讀壞書,進壹步開啟智慧。另壹方面要身體力行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行為規範,在行動中不斷提升各種能力。
而作為XX學校的壹名學生,我要努力踐行良好的品德,在學習工作上要認真學習各種知識技能,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上與優秀同學看齊,品德上向聖賢看齊,在自己學習的工作上做好自己的事情,砥礪自己的德行,努力成為壹個對班級、對學校、對社會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