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碉樓位於廣東省江門市下轄的開平市。它是中國鄉土建築的壹種特殊類型。是壹座集防禦、居住、中西建築藝術於壹體的多層塔式建築。其特點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臘、古羅馬、伊斯蘭等各種風格。根據現有證據,開平碉樓制作於明末(16世紀)。作為近代重要的歷史文物和代表性建築,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五批。
開平碉樓建築群規模宏大,門類繁多,造型獨特。它的特點是中西合璧的民居,包括古希臘、羅馬和伊斯蘭風格。開平碉樓融合了中國傳統鄉村建築文化和西北建築文化的獨特建築藝術。是多層建築,比普通民居高,比普通民居結實厚實,窗戶比普通民居小,外圍是鐵門窗。碉樓上部四角建有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樓。
開平的碉樓種類繁多,按建築材料可分為四種:石建築、夯土建築、青磚建築、混凝土建築。石建築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帶,當地也稱“石建築”。有些墻壁是由經過常規加工的石頭制成的,而另壹些則是由自由鋪設的天然石頭和填充的泥土制成的。目前,開平共有10座石建築。占了望塔總數的0.5%。夯土塔分布在丘陵地區,主要在赤水鎮、龍勝鎮。這些瞭望塔在當地大多被稱為“泥塔”或“黃泥塔”。雖然歷經幾十年風雨的侵蝕,但依然很堅強。現有瞭望塔100座,占總數的5.5%。磚主應該分布在第三,現代紅磚。目前,早期土法燒制紅磚而成的瞭望塔在開平已不多見,應龍樓早期部分更是極為珍貴的遺跡。青磚碉樓包括內泥外青磚、內水泥外青磚三種砌築方式。少數了望塔是用現代紅磚建造的,外面有壹層水泥。目前,開平有近249座磚房。13.6%的瞭望塔總數。混凝土建築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區,又稱“石混凝土建築”或“石米建築”,多建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它們是由海外華人吸收世界各地建築的不同特點而設計建造的,其造型最能體現中西合璧的建築特色。整個瞭望塔是用水泥(壹般是從英國進口的,當時叫“紅毛泥”)。非常耐用。因為當時的建材都是從國外進口的,成本高。為了節省材料,了望塔內的壹些地板是由木制亭子制成的。目前,開平有1474座混凝土建築,占開平碉樓的80.4%。開平的碉樓按使用功能可分為多層建築、居民樓、多樓層三種:多層建築建在村後。為躲避土匪或洪水而臨時使用,其形制封閉簡單,外部裝飾防禦性較小。三類瞭望塔中,現存瞭望塔473座,約占開平瞭望塔的26%。村子後面也建起了居民樓,都是富裕家庭單獨建的。它很好地結合了瞭望塔的兩種功能,高樓林立,空間開闊,生活設施齊全。外觀裝飾性強。在滿足防禦功能的基礎上,對建築形式美的追求往往成為村落的標誌。民居建築數量最多,現存1149棟,約占開平碉樓的62%。建築的主人應建在村口或村外的山丘、堤岸上,高聳挺立,視野開闊,並配有探照燈和警報器,便於及早發現土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