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

寫中國傳統節日的詩句如下:

1、原文: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雕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賞析:

黃巢流傳下來的三首詩中,有兩首是以菊花為題材的詠物詩。其中,《題菊花》寫道:“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壹處開。”表現了他頑強的鬥爭精神和必勝信念。這首《不第後賦菊》的境界比《題菊花》更雄偉、豪邁。在這首詩中,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賦予菊花以農民起義軍的英雄風貌與高潔品格。

2、原文:

三年此夕無月光,明月桐昌多應在故鄉。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

譯文:

三年後的今夜天空不見月光,美麗的月亮大概在臺灣故鄉。想到海天之外去尋找明月,半夜裏做夢,神魂飛渡重洋。

賞析:

這些詩是作者在故鄉臺灣被割讓後三年的壹個元宵節晚上所寫。因望月而引起鄉思,又不能回去,只可向夢中尋求,其心情的悲苦可知。

3、原文: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壹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譯文:

龍舟競賽為的是深切悲念屈原的千古奇冤,忠烈之魂壹去千載哪裏還能回還啊?國破身死現在還能有什麽呢?唉!只留下千古絕唱之離騷在人世間了!

賞析:

此詩從端午競渡寫起,看似簡單,實則意蘊深遠,因為龍舟競渡是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載冤魂。但“忠魂壹去詎能還”又是無限的悲哀與無奈。無怪乎北宋進士余靖作詩說:“龍舟爭快楚江濱,吊屈誰知特愴神。”

但此句,卻又分明有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的慷慨悲壯,它使得全詩的意境直轉而上、宏闊高遠。於是三四兩句便水到渠成、壹揮而就。

  • 上一篇:如何看待whitehairpin說女生也可以說相聲?
  • 下一篇:冬天是壹個什麽樣的季節,有什麽特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