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最早是在漢朝發明的,可以說是我國漢族人民最常見的壹種豆制品。傳統的豆腐的制作方法相對比較復雜,但是做出來的豆腐比較好吃,在我國最主要分為南豆腐和北豆腐,也就是鹵水豆腐和石膏豆腐。鹵水豆腐吃起來相對比較軟嫩,石膏豆腐相對比較硬實。制作豆腐的過程無外乎泡豆子,磨豆子,煮豆子,煮成豆漿,然後是點石膏,或者是點鹵水,最後壓制成型用刀切成豆腐形狀,這樣傳統的豆腐的就制作好了。豆腐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豆腐的吃法也非常的多,至今仍舊長盛不衰。
01把精選好的黃豆用清水洗凈待用。
02浸洗黃豆,泡水發漲。根據溫度,泡黃豆時間不壹樣。夏天三個小時即可,冬天卻要十個小時左右。
03將泡好的黃豆和清水按比例磨好,經過機器磨成漿。
04將磨好的黃豆與熱水充分攪拌,用開水按1:2的比例將漿渣稀釋 。
05把稀釋好的豆渣漿倒入網兜中用力的擠壓。
06擠壓出來的水劑便是豆漿了。
07剩下的就是豆腐渣了,豆腐渣也是壹種很好吃的美食!
08經過過濾後的豆漿直接倒入鍋內煮沸。
09鍋裏的豆漿慢火熬煮,直到表面結了壹層薄薄的豆油皮;冷卻到80度左右。
10鹽鹵用清水兌開,倒入豆漿裏;慢慢滑動豆漿,使鹵水充分與豆漿混合均勻。
11大約30分鐘左右的時間,豆腐就差不多慢慢凝固好了。
12凝固好的豆腐趁熱放入豆腐槽裏,豆腐均勻的舀在模具盒子裏面。
13然後用布包平整。
14開始壓榨,壓榨時常約壹個小時,要不時調節杠桿,保證將豆腐中的水壓榨出來。
15經過幾個小時的壓榨,壹塊塊嫩如嬰兒BB肌膚的豆腐成功出場。
壹粒粒小小的黃豆經過巧手的制作變成壹塊塊水靈靈清香四溢的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