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農村那麽多養老院,為什麽老人不願意去?

農村那麽多養老院,為什麽老人不願意去?

為什麽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老人們給出的理由是:壹是怕被拋棄,二是在生活了壹輩子的家裏舒服。有些老人認為人老了應該由子女照顧,去養老院就相當於被子女拋棄。“我們做父母的,壹把尿把孩子養大。當我們老了,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子女卻以各種理由把我們排擠出去,這讓我們寒心!”

壹位住過養老院的老人說,養老院的條件再好,也很難改變那裏死氣沈沈的氛圍。在壹個封閉的院子裏,住著幾十個生活能自理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他們平時遇到的人除了工作人員,都是同病相憐的老人。也許他們今天只是打了個招呼,明天就見不到妳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的人是抑郁的。

心理學家認為,老人不願意去養老院的原因有很多。

壹個是孤獨的問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傳統的單位就是“家”,整個家庭都是捆綁在壹起的。只有和家人在壹起或者住在家裏,他們才會有安全感。這種觀念根深蒂固。雖然老人希望自己不要成為下壹代的負擔。但往往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疾病或多或少會自動“找上門”,開始獨自面對話題的不適,以及由此產生的恐懼和焦慮。當壹個人害怕經歷孤獨帶來的焦慮時,他就盡力讓自己忙碌起來,努力讓周圍的環境處於“嘈雜”的狀態。他們寧願呆在這個嘈雜的地方,也不願呆在家裏。

第二,中國人生孩子,很大壹部分是為了養老。孩子就像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和他們在壹起證明他們還活著。對有些人來說,被放在養老院就像被宣布死亡,被扔進了另壹個世界。不願去的背後是對死亡的恐懼。在這種焦慮下,很多人去了養老院後加速了死亡。

第三,傳統的孝道文化綁架了所有人,子女為了“面子”或者表達自己的“孝心”,不敢把老人送到養老院。這種“不敢送”就成了理所當然,讓老人們覺得去養老院本身就不值得提倡。心理學家指出,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樹立新觀念,培養老年人的獨立意識和個體意識。每個人都要對自己負責,不能有“養兒防老”的意識。這是壹個非常自私的觀念。不過我個人還是希望在父母老了的時候陪在他們身邊,因為他們的善良不僅給了我生命,也給了我獨自生存的能力。

  • 上一篇:關於我國書信的習慣和格式
  • 下一篇:剃光頭有什麽需要註意的嗎?有什麽要說和註意的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