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作品多采用點畫,色彩強烈,色調明亮。後來在革新的文藝思潮和日本繪畫的啟發下,他大膽探索,自由懺悔內心感受的風格,追求線條和色彩本身的表現力,追求畫面的平面感、裝飾性和寓意性。梵高的作品蘊含著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對形式的獨特追求,所有的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躍、扭動。
梵高的作品對20世紀西方繪畫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法國的野獸派、德國的表現主義、20世紀初的抒情抽象派,都是受到他在創作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內心情感的自由表達、意識和形式的相對獨立的價值把握、油畫創作中對東方繪畫因素的吸收和提取的啟發,從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畫派。梵高拋棄了所有習得的知識,無視學院派所珍視的教條,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理性。在梵高的眼裏,只有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觀,他陶醉其中,忘我忘物。梵高認為世界上的壹切都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他全身心地擁抱壹切。
保羅·高更(1848—1903)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陶藝家、雕塑家和版畫家。高更、塞尚、梵高並稱為法國後印象派三大畫家,雖然他們各自走上了獨立的人生和藝術道路。保羅·高更厭倦了歐洲文明和工業化社會,對傳統藝術的高雅相當反感,他向往原始自然的生活。保羅·高更希望在原始人、東方藝術和黑人藝術中找到壹種簡單坦率的繪畫風格,創作出既有原始神秘感又有象征意義的藝術。
保羅·高更在研究了原始和土著民族的藝術後,開始簡化物體的輪廓,使用強烈而明亮的大色塊,采用單線平繪的方法,形成具有原始意味的平面藝術風格。保羅·高更也將對生活和藝術的深刻思考置於作品中,賦予其象征意義。保羅·高更野心勃勃,在藝術追求上自視甚高,經常以導演的身份出現。保羅·高更的藝術在簡單和原始方面取得了壹些成就。和塞尚、梵高壹樣,高更擺脫了師法自然的傳統,在繪畫中表達自己的主觀願望和追求。像塞尚和梵高壹樣,保羅·高更是壹位極度孤獨的藝術家。他為自己的希望和夢想而努力,但人們很難理解。高更拋棄了現代文明,在原始人中尋找簡單率真的藝術,追求藝術的象征性和神秘性,為後來的各種原始主義和象征主義藝術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