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與傳統地緣政治因素。新中國成立時,冷戰格局已定,客觀國際環境和中國自身因素不可避免地將中國卷入其中,使中國難以避免與超級大國的對抗。考慮到他們在歐亞大陸,尤其是西太平洋和東亞的霸權,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希望中國強大。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美蘇對中國的威脅是近代西北邊疆危機和東南沿海危機的延續,甚至可以視為古代邊界麻煩(包括北方遊牧民族的威脅和日本侵略者對朝鮮和東南沿海的入侵)在相同地理條件和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延續。壹些周邊中小國家在如何應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與美蘇有著相同的利益。有兩個背景。第壹,由於中國與美蘇的國力差距,在冷戰時期集團政治盛行的背景下,許多周邊國家出於自身利益不得不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做出選擇。第二,周邊中小國家的考慮與超級大國不同,這涉及到歷史因素。
歷史因素。首先,發展中國家、大陸國家、農業民族最基本的國情是歷史遺留的事實,相當壹段時間內無法改變。中國安全的許多困難都與這些基本國情密切相關。比如近海制海權的缺失。其次,歷史上曾經存在以中國為核心,以朝貢關系為內容,以等級關系為特征的東亞國際關系。但由於種種復雜的原因,特別是近代亞洲民族主義的興起,這種關系普遍被周邊國家誤解為中國的霸權,受到西方和蘇聯的大力鼓勵。第三,如上所述,邊界問題的存在也是歷史遺留問題。現代邊界制度是主權國家及其領土制度的結果。作為壹個周邊國家眾多的大國,壹個領土被蠶食的前半殖民地國家,大量領土爭端的存在及其對國家安全的負面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例如,蘇聯特別擔心中國揭開歷史舊賬,然後提出領土要求。
意識形態因素。中國選擇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這決定了意識形態因素的客觀性。意識形態在中美惡劣關系中的客觀存在和作用是眾所周知的。壹些周邊中小國家參與反華包圍圈的原因之壹就是害怕中國的出口革命。然而,意識形態並不是壹個純粹的客觀因素,中國自身積極但並不總是明智的政策選擇也是這壹因素的壹部分。中蘇關系的曲折就是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