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我喜歡的顏色有點綠、有點藍,是綠色靠近藍色。
我笑了。他喜歡的不是最近大熱的“比藍色更藍的”克萊因藍,應該也不是前段時間流行的莫蘭迪。話說,“克萊因藍”、莫蘭迪這些名詞讓人覺得似乎“不知所雲”,遠沒有我們老祖宗對詞匯的形容那麽生動。
其實,如果兒子再大點,看過《中國傳統色青少版》,他可能會用更美妙的名字去命名他喜歡的顏色,告訴我他喜歡的到底是竊藍、天水碧、東方既白還是菘藍。
最近壹段時間,我壹直在讀這本《中國傳統色青少版》,對這本書愛不釋手。因為:
這本《中國傳統色》是文化學者郭浩所寫。郭浩其人可能我們會覺得有點陌生,可是如果妳知道他曾經引領了故宮大婚、故宮禦貓等傳統中國色美學再造項目,妳可能會對他不壹樣的印象。
在這本書中,他以100種中國傳統的顏色為切入點,給孩子們做最初的色彩美學啟蒙。
每壹種顏色的介紹都分為三個部分——第1個部分是圖片,通過圖片讓我們能夠直觀的了解這種顏色的具體樣貌;第2個部分是解釋,會結合 歷史 文化等不同角度闡述這種顏色的命名以及前世今生;第3個部分是“多知道壹點”,有點類似延伸閱讀,稍稍展開講解某壹個具體的知識。
但壹種顏色的全部介紹不超過四頁,不累贅不拖沓,讓人覺得剛剛好。
比如,在講到“黃白遊”這種特別的顏色的時候,會很契合的提出黃白就夠了,為什麽還要特意加壹個“遊”字。
而作者清清淡淡的點出的那首關於“黃白遊”的湯顯祖的詩,簡直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湯顯祖仕途不得意,有朋友勸他去拜訪在徽州的老師去“運作”升遷,但是他卻拒絕了,信筆寫了這首詩。看似信手拈來,但卻寫出了壹種不依附於權貴的與世無爭人生態度。
比如,從名字看,“纁黃”這個顏色似乎跟黃有關。可是,這種顏色其實是紅色的壹種,說的是黃昏時分太陽落到地平線下面,折射到天邊的紅中帶黃的余光。而且後來,這種顏色居然和“婚禮”有關。
原來,古人認為黃昏是晝夜交換、陰陽交割之時,所以很適合做婚禮的時間。我老家湖北,習慣在中午舉辦盛大的婚禮大典,但上海似乎更喜歡在在晚上舉辦婚禮。以前我對晚上辦婚禮這種習俗大惑不解,現在壹看果然還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在講顏色歐碧的時候。這本書告訴我們:在宋代之前是沒有綠牡丹的,宋代以後有壹個姓歐的人家在白牡丹根部上放了藥物,培養出壹種非常珍貴的綠牡丹,綠牡丹的顏色叫做歐碧。
在提到牙緋的時候講到了唐代的服色制度,三品以上服紫,四品是深緋,五品是淺緋,六品是深綠,七品是淺綠。而且還引用了白居易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官階所對應的服色的詩詞,讀到最著名的《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馬青衫濕”,孩子可能會會心壹笑。
還有呢,喜歡《紅樓夢》的女孩子讀到“海天霞”中介紹打絡子,壹定會覺得特別的有親切感。我以前讀到這壹段故事的時候非常好奇,為什麽紅色要用黑色或者是青色才能壓得住。
我們常常喜歡讓孩子讀各種各樣的和升學相關的書籍。其實,我倒是格外推崇類似《中國傳統色》這樣的書籍,看似無用,但讀來沒什麽壓力,其中的典故信手拈來就是很好的素材。同時又起到了美學熏陶的作用,很有高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