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壹個北京四合院的模型,大體需要什麽材料包括有:
材料:ABS板(或者木材),化膠水(三氯甲烷),玻璃,以及所需顏色的漆
工具:刀,直尺,角尺,砂紙
中國北方的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較具有代表性。四合院作為北京的傳統民居,在元代(公元1271–1368年)就已出現了。不過現存的四合院大多數是清代(公元1644–1911年)到20世紀30年代所建的。
四合院的“四”字,表示的是東南西北四面;“合”是圍在壹起的意思。也就是說,四合院是由四面的房屋或圍墻圈成的。裏面的建築布局,在封建宗法禮教的支配下,按著南北中軸線對稱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是個統稱,由於建築面積的大小以及方位的不同,從空間組合來講有大四合院、小四合院、三合院之分。
四合院中除大門與外界向通之外,壹般都不對外開窗戶,即使開窗戶也只有南房為了采光,在南墻上離地很高的地方開小窗。因此,只要關上大門,四合院內便形成壹個封閉式的小環境。住在四合院裏的人不常與周圍的鄰居來往。在小院裏,壹家人過著日子,與世無爭。可以說,四合院是在歷史的洪流中,在動蕩的社會風雲裏,北京人所尋覓到的壹個安詳恬靜的安樂窩。壹代代的北京人就在這數也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
中華民族有上下五千年文明,疆域遼闊,歷史悠遠,各地自然和人文環境不盡相同,因而中國民居的多樣性在世界建築史也較為鮮見。晉中大院高墻深宅、深邃富麗,皖南民居則清雅樸素、空靈俊秀。也有臨河依水、粉墻照影的浙江民居,隨勢而築、雄渾壯美的西藏碉房……無論北方民居的深沈厚重,抑或南方民居的灑脫靈秀,都於外在浪漫的意境中,蘊藏著中國人信奉的“天人合壹”的哲理以及講求尊卑之禮、長幼之序、男女之別、內外之分的宗教倫理思想。
四合院又稱四合房,是壹種漢族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壹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故名四合院。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期,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誌》載:“大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這裏所謂“街通”即我們今日所稱胡同、弄堂,胡同與胡同之間是供臣民建造住宅的地皮。 當時,元世祖忽必烈“詔舊城居民之過京城老,以貲高(有錢人)及居職(在朝廷供職)者為先,乃定制以地八畝為壹分,分給遷京之官賈營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