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如下:
1、印章,文件上的公章用宋體,個人章即可用宋體,也可用隸書。印章蓋在書畫作品上,可以用篆字。
2、石碑刻字,石碑字體以軟體字體為主,魏碑字體,以及歐顏柳趙的楷體,草書,行書,隸屬,大篆,小篆。通常使用字體及默認使用字體均為魏碑字體。
3、木刻,壹般在木頭上刻字可以選擇方正宋刻體,或者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進行刻字。
刻字,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中已有六千多年之久,起源與古代文字的形成同步,可以在多種材料上雕刻各種字體,如:石材,木材等。
擴展資料:
運刀要穩、準、狠,下刀要流暢、幹脆,壹筆成形。“最重要的是要防止手抖。”朱德祥說,“手壹抖,字就毀了。”為防止手抖,他曾反復練習,將壹塊厚厚的石材,刻了磨,磨了又刻,直到石塊被磨成薄薄的石板。
“刻字過程要全神貫註、凝神靜氣、壹氣呵成,腳步聲都很可能影響創作。”很多時候,朱德祥會把雕刻內容提前記熟,最大程度減少出錯,用他的話說,整個創作的過程“如履薄冰”。
“微雕藝術‘藝在微’,愈是細微,功夫愈精;‘意在精’,對雕刻者的書法、繪畫功底要求極高,不是壹味追求小就好。”朱德祥介紹,那些字體歪斜、行距不齊、畫技失準的微雕,都不是好作品。而出眾的作品,都極註重書法的筆鋒和韻味。
憑借耐心和堅持以及對微雕技藝孜孜不倦的追求,現在朱德祥借助顯微鏡,能夠在壹平方毫米內雕刻25個字。形象地打個比方,就是在米粒大小的面積上刻600個字,而且字跡美觀、兼具神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