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剪紙藝術流行於中國的北方和南方。由於地域不同,人們對剪紙有不同的稱呼。如窗花、團花、壁花、燈籠花、鞋花、袖花、肚臍花、枕頭花、門簪、煙花、婚禮花等。其中最常用的稱謂是窗花,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剪紙的奶名。
陜西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中心。傳說中的黃帝葬於陜西黃陵橋山,寶雞半坡、臨潼、姜寨、北首嶺等地發現了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遺址。周、秦、漢、唐等13個朝代都在陜西建都,留下了豐富的民俗文化遺產。
陜西民間剪紙藝術被譽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無論在延安還是Xi,體驗民俗、享受濃濃鄉情的剪紙小冊子隨處可見。在街邊花兩三元就可以買到《陜北精品剪紙》、《十二生肖精品剪紙》、《陜北十怪》等剪紙藝術小冊子,匯集了陜北民間剪紙藝術的精華,讓人愛不釋手。
因此,陜西剪紙在中國和世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有“民族母親藝術”和“源頭文化和歷史的活化石”的美譽,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口頭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因為它完整地繼承了中華民族古老的造型圖案,所以具有很高的歷史地位和研究價值。
剪紙藝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它與中國的造紙術同時出現,至今仍在中國的南北方蓬勃發展。素材大多來自節日喜慶、豐收、民間戲曲故事、兒童動物。
它趣味性強,裝飾美觀,有很深的群眾基礎,所以深受大家的喜愛。民間藝人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將永恒的遺產代代相傳,使剪紙藝術成為壹種貼近生活、植根於大眾的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