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掛拳,在明代中葉就已流傳於民間了,明代軍事家戚繼光 (1528—1587)在《紀效新書》 中對劈掛拳就有精辟的論述。他在《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中寫道:“披劈橫拳,而其快也 。”這是指劈掛拳迅猛快捷。又說:“腿可飛騰,而其妙也。”這是描述劈掛拳中“抄手起腳 ”等招勢,說明腿法靈活之妙用。戚繼光在他創編的長拳三十二勢中又吸收了劈掛拳中的埋伏 勢,倒騎龍、摧地龍、順彎肘等單勢動作,這足以見劈掛拳在軍旅武術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戚繼光之後到清代的百余年間裏,沒有關於劈掛拳的詳細記載。約在清嘉慶年間(1796年— —1820年),河北滄州壹帶又有此拳流傳,此時劈掛拳已有鹽山和南皮兩支流派了。 傳自清朝鹽山小左莊人左寶梅(1753——1818),因其武德高尚,武技出眾, 故人尊稱“左八爺”,據說左得藝於壹韓姓逃僧。左又傳於潘文學(世魁),潘文學主持鹽山書院時,設文武科教授學生,歷時數載,武科人才濟濟,其中李雲表(標)和肖合成(蕭和成 )尤為出眾。李雲表中年時客居京都,曾做過五營八旗總教習,名噪京師,肖合成年幼即習劈掛拳,功夫可謂爐火純青,因其輕功尤為出眾,故稱“飛身肖”。李、肖之後又有黃林彪、王正誼、於保麟。黃林彪(1831—1907),字偉村,體型健壯,才思捷敏,武藝精深,人頌渾號“蓋南京”、“黃六爺”,他是李、肖二位大師的藝業繼承者,晚年收馬鳳圖、馬英圖兄弟為徒授藝。
馬鳳圖(1886—1973),字健翊,是通備拳藝的繼承者和開拓者,鳳圖先生曾任甘肅、青海兩省國術副館長,建國後任甘肅省武協主席等職。他對當時流傳於我國北方的劈掛,八極、翻子、戳腳、形意、螳螂等拳種都有精深的研究,他在為官之後,遍訪各派宗師,取諸家之長冶於壹爐,豐富了通備拳藝的技法。在通備拳藝的發展史上貢獻最大者莫過於風圖先生了。
馬英圖(1989—1956)字健勛,建國前任中央國術館武術科長,其素以心狠手毒著稱,人稱 “馬狠子”,他與其胞兄風圖都是劈掛拳壹代宗師。 繼馬氏二傑之後又有子穎達、賢達、令達、明達和徒弟王桂林、沙子香、王天鵬、羅文源、馬承智等繼承了劈掛拳之精粹。這壹支劈掛拳經馬鳳圖、馬英圖傳播後在甘肅及西北諸省流傳最廣。 傳自清朝南皮縣龐柳莊人郭大發。郭早年作過鏢師,因武功精絕,後被詔入皇室,任紫禁城護衛官。晚年以教武為生,傳藝於子郭長榮與其孫郭秀亭。還傳教於臨村昝莊趙氏,趙氏自傳三代至趙世奎。趙世奎在民國初年又把劈掛拳傳給了郭長生。 郭長生(1896—1967)字恩普,人稱“郭燕子”,民國初期曾任曹錕護衛,因不滿官場貪吏,而憤然回鄉,中國術館成立後,任苗刀及武術教官。抗戰期間定居家鄉,致力於武學研究。先生壹生授徒較多,其中主要弟子有曹硯海、郭健偉、高玉清、牛僧華及子瑞林、瑞祥。郭瑞祥的入室弟子 王誌海 王華鋒 郭桂然 郭鐵良 郭貴德 王琳峰 孫滿長 馬俊祥(第七代)等繼承了劈掛拳之精粹,這壹支劈掛拳在河北壹帶流傳較廣。 新中國成立後,劈掛拳受到國家的極大重視,劈掛拳也被列為全國武術比賽的競賽項目之壹,參加全國性競技的劈掛拳選手也日益增加。各地劈掛拳專家經過多年的努力,使劈掛拳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1995—1997年,國家體委還組織郭瑞祥等部分專家整理創編了劈掛拳規定套路,這無論是在技擊的角度還是健身,競技的角度來講,無疑是進步的,有益的。劈掛拳還同太極、形意、八卦、通背、八極、少林等拳種被評為全國十大優秀傳統拳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