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CID區塊鏈研究院統計,2019年,中國區塊鏈應用項目328個,其中金融區塊鏈應用項目96個,占比29%。在同期申請落地項目中占比最高,較2018增長41%。
回顧中國,2019年的區塊鏈開始站在政策的風口浪尖。據統計,2019年,國家和部委出臺了21條關於區塊鏈的政策。從國家政策來看,金融領域仍然是區塊鏈技術的重點領域,貿易和工業互聯網也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新熱點。
目前,金融行業面臨跨境支付周期長、成本高、結算效率低、風控成本高、大數據安全風險等諸多問題。
區塊鏈和金融行業高度契合。
因為金融行業本身對信息真實性的確認成本很高,也有對大規模知識的需求,行業自然包含大量的原始數據,大量的參與者可以形成網絡效應,所以區塊鏈與金融行業的契合度很高。區塊鏈的出現,讓很多因為信任粒度或者信任成本而難以在線整合的傳統互聯網場景成為可能。
具體來說,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區塊鏈有72家金融服務企業。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內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內提供區塊鏈信息服務的公司約420家,服務數量占506家。其中基於區塊鏈提供金融服務的企業72家,占比17%,* * *備案金融服務120家。
供應鏈金融是探索最多的領域。
細分行業方面,區塊鏈科技在供應鏈金融、貿易金融、支付結算、資金管理等細分行業都有具體項目,尤其是在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結算、貿易金融等領域。落地項目數分別為34、15、13。
銀行業積極布局區塊鏈。
近年來,區塊鏈金融的應用案例不斷增加,涵蓋銀行、證券、信托、征信、保險等多個領域,銀行是布局區塊鏈金融最積極的機構。據零壹智庫統計,從2016到2019,銀行業申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從11增長到433,增長了近39倍。具體來看,2016年,只有中國銀行和微眾銀行申請了區塊鏈專利,分別為7件和4件。從2017到2019,專利申請總量分別為43件、95件和284件。
註:2019的統計時間截止於65438+2月1。
截至2019,中國已有12,1,15家銀行申請了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排名前三的銀行分別是微眾銀行、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其中微眾銀行申請專利288項,占全部專利的66.5%。據統計,2019年,銀行業申請了284項區塊鏈專利,9家銀行申請了區塊鏈相關專利。其中,微眾銀行以229件專利排名第壹,占2019年新增專利總數的81%;工商銀行排名第二,2019申請35件,占總數的12%;其他7家銀行的專利申請量都在10以下。
工商銀行的落地場景最多。
銀行業也積極利用技術優勢,陸續部署區塊鏈項目。從央行、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到城商行,大部分銀行機構都陸續部署了區塊鏈應用。其應用場景涵蓋供應鏈金融、貿易融資、住房租賃、公益扶貧、跨境支付、數字票據等。其中,工行落地8個場景,排名第壹。據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金融應用工作組不完全統計,涉及的應用領域如下:
區塊鏈技術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有三個重要條件。壹個是人民幣在境外有壹定程度的流通;另壹個是以人結算的交易在國際貿易中要達到壹定的比例;第三是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包括央行在內的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投資工具。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數字貨幣自然與金融融為壹體。使用數字貨幣將大大提高跨境結算的速度,其安全性遠高於傳統跨境結算。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海外資本的擴張,DC/歐洲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以上數據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區塊鏈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