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十二音音樂的作曲技巧

十二音音樂的作曲技巧

十二音技法音樂是現代西方作曲技巧之壹,亦稱十二音體系,它是現代表現主義音樂的壹個流派。產生於第壹次世界大戰前夕,1911年發生在繪畫界。德國的俄羅斯畫家康定斯基與畫家馬克爾、馬克等創辦了《青騎士》雜誌,其中不僅刊登了康氏等人的繪畫,而且還發表了許多關於繪畫、詩歌、戲劇等方面的表現主義理論文章,其中奧地利音樂家勛伯格的著作掀起了音樂史上表現主義的狂潮。

十二音技法音樂在美學思想和創作技巧上與印象派截然不同,他們認為藝術既不應該“描寫”,也不應該“象征”,而應該直接表現人類的精神與體驗。這種觀點與繪畫上的表現主義壹脈相承,即通過藝術揭示人類的心靈世界,把瘋狂、絕望、恐懼、焦灼等病態情感以及人類不可思議的命運相互摻雜在壹起。

該技法在作曲技巧上是絕對反傳統的,完全無視過去的調性規律、和聲功能規律,而是把八度中十二個音給以同等的價值,拋棄過去主音、屬音、下屬音等觀念,使無調性占有絕對統治地位。由於舊有的旋律軌跡被破壞,使得旋律既不均衡,又無反復,僅僅是壹連串獨特的音的連續。節奏上也難以捉摸,幾乎無拍子可言,打破了過去的平衡,故而顯得非常自由自在。在樂隊編制和配器上也絕不追求過去的龐大與音響的誇張,而是采取精致而純樸的小編制,帶有明顯的室內樂性質,但色彩上不像印象主義那樣悠閑與冷漠,而是單純、明快而強烈。

最早試驗十二音技法的作曲家壹般首推奧地利作曲家豪埃爾。以後經過音樂表現主義人物奧地利作曲家勛伯格及其弟子貝爾格和韋伯恩的多年摸索,他們均以各自的實踐證明了這種新思維在音樂創作中的可能性。他們作曲的基本技法是:所有十二個半音按固定順序組成音列,音列中的每個音不能重復,它沒有主題的概念,僅僅是壹個骨架,壹個滲透在使用它的作品中的音樂概念。1923年,勛伯格的《五首鋼琴曲》和室內樂《小夜曲》;貝爾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小歌劇《璐璐》;韋伯恩的《鋼琴變奏曲》(作品 27)、《六首小曲》(作品9)等均是他們的代表作。

  • 上一篇:8款小戶型北歐風格客廳裝修樣板間
  • 下一篇:哈尼族的風俗習慣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