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郊區的衛星城。
充分利用周邊大中城市的優勢,承接大中城市的科技、產業、經濟、社會的輻射,承接中心城市的部分功能和作用。堅持充分利用靠近城市的區位優勢、三類產業同步發展的優勢和推動城市建設向更高層次和管理水平發展的優勢,從而獲得發展的優勢。
第二,行業導向
中心鎮已初步形成集聚規模效應,應堅持走專業化道路,實行壹鎮壹品。集群是企業間深度合作與分工的新型產業組織,可以降低科技創新成本,整體切入國內外大經濟周期。鄉鎮企業集群是壹種與新型工業化相對應的良好方式,在中國很多地方已經取得了成功。
第三,商業驅動
借助傳統和新興商品集散地的優勢,加上市場技術的優勢和管理,促進市場吸引輻射。隨著專業批發市場和區域商業中心的繁榮,我們將為工業、農業和城鎮建設服務。這樣的城鎮要非常註重培育交通優勢,優化環境衛生和人居環境。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優化,才能延續商貿興鎮之路。
第四,交通樞紐型
利用交通便利、車流量大、信息快捷、流動人口多的特點,積極發展二、三產業,實行以運促流通,以路興鎮,但也要防止沿主幹道建鎮,壹條主幹道,兩排卷閘門。這種模式很糟糕。這樣壹來,不僅惡化了交通安全,還破壞了城市景觀,浪費了土地。所以這個問題要解決。
第五,依靠工業和礦業
配合和支持大中型企業的生產。對於這些小城鎮來說,找到壹個接續的產業,做好原有的工礦服務,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旅遊服務型
利用旅遊資源的開發做好旅遊服務,實現“上住山,下住山”,既能保護自然資源,又能開辟發展第三產業的新途徑,形成農民自建城鎮、發展旅遊業的良好局面,可謂壹舉兩得。
第七,區域中心型
特別是縣城要依托有利的政治區位、資源區位、交通區位、科技區位和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形成縣市中心鎮。
第八,邊界開發型
利用省際和國界線發展邊緣貿易,加強交通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集聚各方面生產要素,建設邊緣地區城市化基點。
第九,移民建鎮。
應重視新建城鎮的規劃和建設質量。現在移民鎮有些房子是當地鄉鎮工程隊承包的,施工質量遠不如農民自己建的。這已經成為壹個重大的經濟和政治問題,關系到農民兄弟的生命安全,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壹些移民整體建設城鎮和村莊,更要註意工程的質量和安全,絕對不能做豆腐渣的工作。
第十,歷史文化名鎮
歷史文化名鎮不能等同於壹般的旅遊名鎮,因為兩者功能重疊。因此,在這些村鎮中,要特別註意地脈和文脈的延伸,註意對這兩條脈的保護。目前,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每年都會評選出壹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作為城鎮化進程中保護不可再生的自然文化資源和文化遺產,實現可持續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手段。被評估的要高度重視保護和開發利用的關系,因保護不力而受損的要從名單中剔除。
總之,要從各地實際出發,不搞壹刀切,務實創新,努力把鄉鎮工作提高到壹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