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刀源於中國,是我們祖先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它先期是隨中日文化交流由中國傳到日本的。
苗刀源於戚繼光將軍改自日本刀的明長刀.後在民國年間始有苗刀的稱呼。
另外,在唐代的標準裝備中,能看到大量的佩刀和陌刀。《中國古代兵器論叢》解釋說:“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並附有長刀的圖樣。
早在三國時期,在回贈日該國的物品中就有五尺長刀,後隨中日文化交流,苗刀傳入日本,明朝中期,倭寇多使此刀,所以後人也常把此刀,稱之為倭刀。
戚繼光將軍在禦倭戰鬥中,認真總結了日本刀法,同時,又在民間挖掘整理其長刀中,在“戚家軍”中配備了長刀,加緊訓練士卒,其技較倭寇高壹籌,故平息了浙、閩、粵沿海倭犯。並於1560年著成《辛酉刀法》。
苗刀是北洋時期,武術家們針對刀長120~160厘米,刀條形似禾苗的長刀命名的苗刀。是中華自古傳承極具殺傷力的戰刀,中國的寶貴文化遺產,是聞名中外的傳統刀技,它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先進兵器之壹。
苗刀不是苗族人使用的刀。歷史上早有“苗刀”壹詞,但那只是對苗族所用各類刀具的籠統簡稱,非正式稱謂。
苗刀其實在中國壹直就有。漢代就是環首直刀。唐代就是大刀。唐時期並逐漸出現弧度。這已經是近代苗刀的形狀。在日本正倉院博物館有數把日本仿制或是從中國舶來的唐大刀,其刀型與苗刀無二。
苗刀在戰場上殺傷力極大,遠勝於日本刀,抗倭名將戚繼光,改鑄精絕,傳之於其部下,殺敵致果,斬將搴旗,賴以刀法,威震華夏。沖鋒陷陣,它既是刀又如槍。
宋代中國失傳了雙手刀法。明代重新得到重視,稱為禦林軍刀,並結合日本刀術與中國軍士體質出現了苗刀刀法開始傳承。清朝民間苗刀技術傳承低迷,但沒有失傳。經歷幾百年變遷與改革,苗刀刀法已經成了中華特色的武術技法。與日本劍道區別明顯。
民國時期武術家針對刀長120~160厘米,刀型形似禾苗的長刀命名為苗刀,並獲官方認可。同時期武術家經過幾百年改革流傳下來的壹路苗刀結合通臂絕技衍生出二路苗刀。苗刀再次在武術界朝氣蓬發,引得日本劍道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