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發明之壹。雕版印刷發明於唐代,在唐代中後期得到廣泛應用。宋仁宗畢升發明活字印刷,標誌著活字印刷的誕生。他是世界上第壹個發明家,比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早了大約400年,這標誌著活字印刷術的誕生。
印刷術是現代人類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和交流創造了條件。印刷術首先傳播到朝鮮、日本、中亞、西亞和歐洲。
印刷術發明之前,90%的歐洲人都是文盲,不識字的貴族也不少。因為中世紀的書太貴了,壹本聖經要用1000張羊皮做。除了大聖經,書中抄的信息都很嚴肅,宗教內容居多,娛樂或日常實用信息很少。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化的傳播主要依靠手寫書籍。手寫費時費力,還容易出現錯漏,不僅阻礙了文化的發展,也給文化的傳播帶來了不應有的損失。印章和石刻為印刷術提供了直接的經驗啟示,用紙在石碑上著墨的方法直接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中國印刷術的發展經歷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兩個階段,為人類的發展獻上了壹份厚禮。印刷術的特點是方便、靈活、省時、省力,是古代印刷術的重大突破。
中國的印刷術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它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隨著中國文化的誕生而萌芽,隨著中國文化的發展而演變。從起源上來說,經歷了起源、古代、近代、當代四個歷史時期,有著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
在早期,為了記錄事件,傳播經驗和知識,中國人民創造了早期的書面符號,並尋求媒體來記錄這些字符。受當時生產手段的限制,人們只能用自然物來記錄文字和符號。
例如,漢字被刻寫在天然材料上,如巖壁、樹葉、動物骨頭、石頭和樹皮。因為文字資料非常昂貴,只能簡要記錄重要事件。大多數人的經驗只能口頭傳播,嚴重影響了社會文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