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也瞬間消除了廉頗對藺相如的偏見。他負荊請罪,最後和藺相如成了死黨。
藺相如的壹句打地板的話,變成了壹座橋梁,使兩位大臣得以溝通,也使廉頗明白了藺相如的高尚人格。
可見,語言是信息的載體。通過語言,可以消除很多誤解,打破很多精神上的隔閡。
1.乾隆皇帝微服私訪江南,帶上了大學者紀曉嵐。
壹天,當他們口渴時,紀曉嵐看見路邊有壹棵梨樹,於是他摘了壹個梨,獨自吃了起來。
乾隆皇帝很生氣,問:‘孔融四歲就能讓梨,為什麽不讓艾青去拿梨?這時,紀曉嵐意識到自己失態了,趕緊說:“梨愛好者,離開!奉命陪我,我不敢讓梨。
”乾隆皇帝說,“妳就不能給我壹個梨嗎?”紀曉嵐接著說,“我會為皇帝服務壹輩子,我沒有兩個野心。我怎敢將梨子與陛下分開?”乾隆只好咽了咽口水。
2.“老人”這個稱號與清朝乾隆皇帝有關。
相傳乾隆年間,紀曉嵐在國子監編纂了《四庫全書》。
有壹天,紀曉嵐和他的同事開玩笑地稱皇帝為“老人”,恰巧被乾隆皇帝聽到。
甘龍生氣地問紀曉嵐,“妳說‘老人’這個詞是什麽意思?如果妳能說出真相,妳將免於死亡。
”紀曉嵐不慌不忙地回答,“整個城市都這麽稱呼妳。
妳想,長壽叫老,頂天立地叫頭,爸爸媽媽叫孩子,這就是為什麽人們叫妳‘老頭’。
”乾隆皇帝聽後哈哈大笑,赦免了紀曉嵐的死罪。
從此“老人”的稱謂流傳開來,不僅大臣可以稱君,妻子可以稱夫,年輕的可以稱龍,沒有絲毫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