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書記載,契丹“皇帝披巾披甲,以貂皮或鵝頸、鴨頭為腰。”這件是弧形腰,鍍銀的。它中間寬,兩頭窄。下緣是直的,上緣由幾個連續的圓弧組成。地紋為水波紋,邊緣飾以珠紋、雲紋。主要裝飾是盛開的荷花,荷葉寬大肥美,荷花迎風怒放,裝飾是高浮雕。這種弧形的長片是婦女長袍後腰的腰帶裝飾。佩戴時,弧形長片橫跨腰部拉伸,然後緊靠在肋骨上,兩端用絲帶系好,系在腹部前方,固定裝飾物。
契丹的服飾如此獨特,那麽契丹人的發型是怎樣的呢?和中原漢族人的發型有什麽區別?
中原漢族傳統倫理認為“身有皮肉之損,父母不敢損”,有剃發之刑,稱為“刑”。然而,少數民族中流行剃掉壹部分頭發。關於契丹族的暴發習俗,文獻記載較為簡略,缺乏生動的實物資料。
隨著契丹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在許多遼代壁畫墓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契丹服飾人物。壁畫中描繪的人物包括官僚、衛兵、奴隸、貴婦、女仆和藝妓。所有穿著契丹服飾的男人都剪了頭,樣式也不完全壹樣。有的只剃掉頭頂,頭骨周圍的頭發垂下來向後倒;有的在頭骨兩側留下兩綹長發,自然下垂或編成辮子;有的剃去前顱中部,後顱毛自然下垂,向後垂落;有的剃了頭頂兩側,頭頂中間部分向後梳。從這些圖中,我們進壹步了解了契丹人的胡茬毛的風格。壹般來說,顱側毛和鬢角都不長。太長的話會形成兩綹或者編辮子。
通常,關於契丹人生發習俗的資料只是關於契丹男性的,而關於契丹女性生發的資料並不多見。好酒營遼墓女屍提供了契丹女性頭發的第壹個例子:前額邊緣被剃掉,其余頭發保留;剃掉的部分長出了壹點短發。從短發等長的角度來看,原來是剃了而不是剪短了。預留的頭發,部分顱頂用絲帶結紮,帶結位於顱頂後方;另外,左側分出壹小綹,編成小辮子,繞過前額再轉回顱頂,壓在發束上,與發束紮在壹起;耳後和後腦勺的長發垂在背後,垂在脖子上。這種女子發型在考古工作中尚屬首次,表現了契丹女子特有的卷發習俗。
此外,在河北宣化遼墓的壁畫中,也出現了壹個鬈發的契丹女子形象。壹般把頭頂前部的頭發剃掉,其他部位紮起來或者用各種裝飾品裝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