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所有的吹奏樂器都是通過從口部吐出氣流而使樂器發聲,但是口琴與長笛或小號不同,它並不是通過空氣柱的振動,而是通過金屬簧片的振動而發聲。因此,盡管口琴的體積相當小,但它發出的音量會比較大,其音高調控範圍也相當寬。
在中國的吹管樂器中,如果從體積和發聲原理來看,巴烏似乎是壹種可以與口琴相比較的樂器。巴烏同樣也是通過氣流對嵌入竹管的金屬簧片的沖擊而發出聲響,其音量遠遠超過體積更大的洞簫。但是與口琴相比,壹方面,巴烏通過手指對不同按音孔的調節而控制音高,口琴則通過氣流對不同位置的簧片的沖擊振動而發出不同音高的聲響。
另壹方面,巴烏的音域較為狹窄,只能發出壹個八度左右的音;口琴的音域則相當寬,可以達到約三個八度。就這種差別而言,我們似乎無法在巴烏和口琴之間尋找到直接的淵源關系。
但是中國確實有壹種樂器與口琴之間存在著可能的淵源關系,那就是笙。雖然在外形上它們完全沒有相似之處——笙的體形較大,其構造從外表上看相當復雜;口琴的體形則便於隨身攜帶,看起來小巧簡單。
但是二者的發聲原理及特性卻相當接近:它們都通過氣流振動不同的簧片而發聲,同時音域音高都可以容納較大的變化。笙的特殊性在於,氣流只需從壹個吹嘴進入,通過手指的按放來控制不同簧片的振動。在古代,笙的簧片主要是竹制,而現代的笙也與口琴壹樣,多使用金屬簧片。
總結:據說在18世紀時,笙傳到了歐洲,並在壹代代樂器制作者的加工之下,演變為如今的口琴。僅僅從兩種樂器的原理和特性來看,我們相信這壹說法並非沒有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