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臺灣交通大學的文化傳統

臺灣交通大學的文化傳統

學校名稱

臺灣交通大學創建於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當時的清朝大臣盛宣懷深感中國科技落後,人才匱乏,於是邀請朝廷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1912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學院,1921更名為交通大學。1937年與臺灣省內高校壹起劃歸臺灣省教育部,正式命名為國立交通大學。

意義:交流,交好朋友,歡迎交大通過網絡傳播新世紀。

藝術與文學的運輸:運輸——交流與理解:運-心連心,情與理。

科技交通:交通連接網絡與信息暢通:交通通訊和友誼大廈。

管理交通:交通-通過管理交流經驗;交通-交通順暢,經濟大發展。

校徽最早見於1920s。當時的校徽只有中英文校名、校訓、齒輪和外環,沒有砧、錘、鍛、鐵本等設計。到1926,新校徽經過砧、錘、煉、書法、開國時代的更換,形狀基本定型。此後只有外圈、齒數、形狀和校名略有變化。

解讀:目前交大標準校徽(六十牙)左側為中文線裝書,右側為西文文獻,取其學貫中西之意。E S A印在西方書籍的背面,其中E代表工程,S代表科學,A代表行政,概括了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砧尖掛壹段三環冶鐵,寓意學科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也寓意交大人手拉手,精誠團結。壹把錘子斜放在鐵砧前,意味著和鐵砧上的書壹樣,理論和實踐並重。鐵砧底座上的“1896”字樣顯示的是交大的建校日期。鐵砧外的齒輪形狀像壹輪天。六十顆牙齒意味著壹顆釘子。而且齒輪是不斷運轉的,所以也包含了君子自強不息的意思。知新而達未來,忠信而信。

解讀:知新事,求真務實,是原校長宏勛65438至0974年制定並頒布的校訓。實事求是、求真務實是交大教育的特色,也是塑造交大學生人格特質的力量。學生不僅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還要掌握社會脈搏,跟上時代潮流。陸山東和吳伯真* * *在1958臺灣復學時設計的校旗,圖案和上海交大基本壹致。藍色背景的黃圖從右至左用白色楷體印著國立交通大學的名字。校徽的齒輪為24齒,三條黃色平行直線代表上海、上海和唐山交大的血脈聯系。

現行校旗采用原有設計理念,改為現行校徽,三條黃線代表新竹與三北、唐山交大的深厚淵源。作曲:肖

美麗在我們學校,真理之花,

青年的楷模,國家的榮耀,

校旗在飄揚,越來越長。

為了世界之光,為了世界之光,

在我們學校很漂亮,鼓舞了整個團隊,

激發我的智慧,激發我的熱情,

英俊而笨拙,他管理著所有的方向,

為了世界之光!為了世界之光!

備註:與復校之初使用的原上海交通大學校歌相同,65438年6月9日全國交通大學校務會議通過。美珠錦標賽

美竹大賽是臺灣交通大學與臺灣省清華大學合作的壹項涉及十余個項目的系列大型藝術體育活動。梅竹比賽每年三月舉行。比賽項目包括:象棋、籃球、排球、足球、臺球、羽毛球、棒球、橋牌藝術、網球等。這是兩所大學之間的年度活動。第壹屆梅竹比賽在1969舉行,期間停賽7次。截至2006年,臺灣交大以15暫時領先於12,其中有三次平局。如今,梅竹比賽已經成為兩所大學共有的傳統,甚至是家喻戶曉的活動。

  • 上一篇:古典園林的藝術特征
  • 下一篇:吉利在新能源車企中競爭力如何?有什麽優缺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