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互聯網時代飛速發展,每個人人手壹部手機已經代替了傳統的電話亭,在多數人看來,已經是屬於回憶裏的片段,那些隱藏在街頭巷角的電話亭們,也大多處於荒廢狀態。?
在上海福州路的弄堂口,有壹間不足5平米的傳呼公***電話亭,上面寫著?智能公話站?五個大字,這是上海市最後壹家傳呼公***電話亭。78歲沈奶奶在這裏守了27年,就是為了要遵守亡夫的遺願。1996年,丈夫臨終前叮囑沈奶奶,無論賺不賺錢,都希望她不要關掉這個公***電話亭。沈奶奶說丈夫主要是害怕她孤獨,在電話亭還有人來陪她聊天,也能為大家提供服務,如今沈奶奶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不在陪伴在身邊,而她就獨自壹個人住在電話亭附近的小區。?上個世紀90年代,上海幾乎每條弄堂口都有壹座傳呼公***電話亭,當時人們的通訊工具主要是BB機,收到傳呼信息後,機主需要到公***電話亭進行回復。據媒體了解,1993年在居委會的推薦下,沈奶奶與另外4人成為福州路614弄堂口傳呼公***電話亭的值守員。沈奶奶說那時候很多人來打電話,都要排隊等的,在不足5平方米的電話亭裏有5部公***電話。由於當時來打電話的人太多,值守人員還分成早中班,6點至14點為早班,14點至22點為中班,而沈奶奶主要負責的是管賬工作,當時是4毛錢打3分鐘,壹個月營業額有三四千元。隨著時代的發展,沈奶奶還可以守著這麽很多年,因為她覺得前去打電話的人壹定是需要幫助的人,我被這個愛情故事深深感動著,被沈奶奶這種奉獻精神感動著。如今,與老人同時經過歲月老去的,還有那裏的3臺公用電話機,它們目前的使用效果已經不再理想,目前已經有媒體聯系到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辦公室,工作人員鄒小姐表示,正協調相關部門為沈奶奶免費更換新的公***電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