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各個民族的節日

各個民族的節日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歷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老人節等。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周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周年紀念日)。每逢回甲節、回婚節時,子女、親友、鄰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壽。

傣族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四月中旬,壹般持續3至7天。第壹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壹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大全表

傣族

壯族

壯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三月三歌會(祭龍節), 過小年(稱“男人節”,又稱“喊魂節”),隴端(壯語,趕田壩之意)節,春節,陀螺節,花朝節 ,吃立節,螞拐節(青蛙節)。此外,壯族每年固定的宗教節日甚多。如部分壯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獻“老人廳”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過小年。每年二月“祭龍”是各支系的***同節日。“祭龍”時由村中兩戶或數戶人家輪流負擔祭日歷需要的雞、豬等犧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騎馬、戴鬥簽者不得通過寨心,習慣認為每年殺豬“祭龍”能使人畜平安,五谷豐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後並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寨祭獻土地。十二月“送祖”。

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壹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都來源於伊斯蘭教。

布朗族

厚南節是布朗族盛大的年節,每逢農歷三月清明節後7日,即陽歷4月13日—15日舉行。 節日裏,主要活動是相互潑水,其儀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樸的傳統方式——迎接太陽的習俗舉行,所以,人們稱之為迎接太陽的節日。

怒族

主要節日有:春節,怒語稱“吉佳姆”,又稱盍司節;仙女節,又稱鮮花節,是居住在貢山壹帶的怒族的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祭谷神,怒語稱“汝為”,原碧江縣匹河壹帶怒族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的農歷十二月二九日,舉行祭祀活動,祈禱谷神保佑。

  • 上一篇:古人是怎樣釀酒的呢?工藝都有什麽?
  • 下一篇:哪裏可以學到正宗的燒烤技術?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