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各種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的量:
食物來源:
壹般說來,對碳水化合物沒有特定的飲食要求。主要是應該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得合理比例的熱量攝入。另外,每天應至少攝入50~100克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以預防碳水化合物缺乏癥。
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來源有:糖類、谷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麥、燕麥、高粱等)、水果(如甘蔗、甜瓜、西瓜、香蕉、葡萄等)、幹果類、幹豆類、根莖蔬菜類(如胡蘿蔔、番薯等)等。
擴展資料:
碳水化合物的營養供給:
(1)供給能量:每克葡萄糖產熱16千焦(4千卡),人體攝入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消化變成葡萄糖或其它單糖參加機體代謝。每個人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沒有規定具體數量,我國營養專家認為碳水化合物產熱量占總熱量的60—65%為宜。
平時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多糖,在米、面等主食中含量較高,攝入碳水化合物的同時,能獲得蛋白質、脂類、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其它營養物質。而攝入單糖或雙糖如蔗糖,除能補充熱量外,不能補充其它營養素。
(2)構成細胞和組織:每個細胞都有碳水化合物,其含量為2%—10%,主要以糖脂、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形式存在,分布在細腦膜、細胞器膜、細胞漿以及細胞間質中。
(3)節省蛋白質: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不足,機體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來滿足機體活動所需的能量,這將影響機體用蛋白質進行合成新的蛋白質和組織更新。
因此,完全不吃主食,只吃肉類是不適宜的,因肉類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少,這樣機體組織將用蛋白質產熱,對機體沒有好處。所以減肥病人或糖尿病患者最少攝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要低於150克主食。
(4)維持腦細胞的正常功能:葡萄糖是維持大腦正常功能的必需營養素,當血糖濃度下降時,腦組織可因缺乏能源而使腦細胞功能受損,造成功能障礙,並出現頭暈、心悸、出冷汗、甚至昏迷。
(5)抗酮體的生成:當人體缺乏糖類時,可分解脂類供能,同時產生酮體。酮體導致高酮酸血癥。
(6)解毒:糖類代謝可產生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與體內毒素(如:藥物 膽紅素)結合進而解毒
(7)加強腸道功能:與膳食纖維有關。如:防治便秘 預防結腸和直腸癌 防治痔瘡等。
其它:碳水化合物中的糖蛋白和蛋白多糖有潤滑作用。另外它可控制細腦膜的通透性。並且是壹些合成生物大分子物質的前體,如嘌呤、嘧啶、膽固醇等。
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主要的生理功能:
1、 構成機體的重要物質;
2、 儲存和提供熱能;
3、 維持大腦功能必須的能源;
4、 調節脂肪代謝;
5、 提供膳食纖維;
6、 節約蛋白質;
7、?抗生酮作用;
8、 解毒;
9、 增強腸道功能;
健康影響:
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將導致全身無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產生頭暈、心悸、腦功能障礙等。嚴重者會導致低血糖昏迷。
當膳食中碳水化合物過多時,就會轉化成脂肪貯存於身體內,使人過於肥胖而導致各類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