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過純電車的應該都知道,現階段的純電車主要是以造車新勢力為主的,像特斯拉、蔚來、小鵬這些,而傳統的老牌車企雖然起步晚,但也相繼推出了純電車,像大眾、豐田、本田等等的合資品牌,那針對題主的問題,我就個人的看法簡單說壹下吧。
首先是各自的優勢點和劣勢點不同,造車新勢力在造車理念和思維上,跟傳統廠商是不壹樣的,他們在研發之初就是為了生產純電車,所以在純電車的設計和布局上有進行更多的優化,像蔚來汽車的全鋁車身、雙層玻璃、空氣懸架等,有同樣配置的燃油車價格往往會高1倍。所以,我們總能發現,同價位的純電車,造車新勢力生產的會比傳統廠商的配置要高,而且在智能化的層面上,造車新勢力生產的也比傳統廠商的領先很多。
但同樣的,造車新勢力也有著明顯的短板,那就是實打實的積累,很多的造車新勢力都是半路出家,也就是壓根就不是做汽車起家的,所以很多技術的研發時間都很短,甚至是買回來用,連生產汽車都需要和傳統廠商合作,又或者是自己建設工廠,也導致了產能問題,同時還有車輛的質量問題,售後維保的問題,當然了,還有我們常說的駕控體驗,而以上的這些,也正是傳統廠商的優勢點。
那通過以上的我個人總結就是,造車新勢力生產的純電車性價比更高,可玩性也更高,而傳統廠商生產的純電車則是有著生產質量和售後維保方面的保證,同時能帶來更好的駕控體驗。
當然,還有壹個問題是所有買純電車的人都會在意的,就是電池問題,在這方面,造車新勢力確實有比較大的優勢,因為起步早,而且針對性強,而傳統廠商畢竟起步晚,加上純電車業務的占比還太低了,在電池的研發力度上,免不了會弱了點。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如果說有哪個品牌是集造車新勢力和傳統廠商的優勢點於壹身的話,我會認為這個例外就是豐田。豐田在電動化領域至今已經有20多年的市場積累了,全球有著1500多萬臺混動車銷量做背書,也就是說,豐田在電池的研發上,比其它傳統廠商以及造車新勢力都要來得可靠。
這也是我當初買車會選C-HR EV的最重要原因,雖然在智能化方面確實打不贏造車新勢力,但在電池、生產質量以及駕控體驗上,C- HR EV都是杠杠的,這也是我試駕了很多不同品牌的純電車以後得出的結論,而且廠家給出的三電維保政策也很給力,8年20萬公裏的三電系統保修,還有10年不限裏程的電池無憂服務,也是這強心針促使我下訂的。
總而言之,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廠商,各個品牌生產的純電車都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買車的時候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來選擇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