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什麽叫名正言順?它從哪裏來的?

什麽叫名正言順?它從哪裏來的?

如果定義名正言順,道理也就說得通了。也意味著做事情的理由是正當的、充分的,也就意味著是正當的。

來源《論語·魯茲》: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事不成,樂不昌,刑不正。如果懲罰不正確,人民就會無所適從。

公元前501年,孔子在魯國都城當統帥,時年51歲。孔子非常努力,公元前502年,他又成了壹個庸人。然後,他的工作性質發生了變化,他成了壹個牧羊人,這正是孔子所希望的。

孔子56歲時,成為壹名大童子軍,並充當郭襄的代理人。魯參政僅三個月,民風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齊景公害怕孔子的成就。他專門挑選了80位美女,給她們穿上華麗的衣服,教她們跳舞。把120匹馬壹起送給貪圖享樂的魯,腐蝕他的意誌。此計果然奏效,縱情歌舞,不再過問政治。

孔子的學生魯茲看到這種情況,對孔子說:“老師,我們可以離開這裏了!”"

孔子回答說:“魯現在要去郊外祭祖。如果儀式後的燒烤能按照禮儀分給醫生們,那我就可以留下來。”

結果,盧違反了通常的儀式,沒有把烤肉給醫生吃。於是孔子離開魯,來到衛國。衛靈公問孔子在魯的工資是多少。孔子回答說是六萬鬥米。所以,衛靈公也給了他這個數量的大米。

跟隨孔子的學生看到有地方住,非常高興。魯茲特別高興,問孔子:“魏國的君主在等妳治理國家。妳先做什麽?”

孔子想了壹會兒說:“我認為我們應該先糾正名分。”

魯茲毫不客氣地說,“老師太迂腐了。有什麽必要改正?”

孔子反駁道:“妳真沒禮貌!君子只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產生懷疑。名分不正,道理就講不通;如果沒有意義,事情就做不了;事情做不到,國家的禮樂教育就建立不起來;如果不能建立禮樂教育,懲罰就不合適;如果懲罰不當,人民就不知道怎麽辦,甚至不知道手腳往哪裏放。所以君子用的名分,壹定要有理可說,道理壹定要管用!”

孔子在衛國呆的時間不長,只有十個月。原因是衛靈公聽信流言蜚語,不信任孔子。孔子別無選擇,只能離開。

  • 上一篇:臺州臨海有什麽特色小吃?
  • 下一篇:10精致的室內樓梯設計,既美觀又實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