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國語-鄭語》:“夫與真生物相象,而不相續。如果他等於他所謂的總和,事情就可以蓬勃發展。如果長得像,就會被拋棄。故前王以金、木、水、火混百物。”
擴展數據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民族風格作品。記載了周朝皇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諸侯國的歷史。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約公元前947年),直博被滅(公元前453年)。包括求愛、宴會、諷刺、爭論、回應以及各國貴族間的壹些歷史事件和傳說。
《國語·鄭語》記載了鄭國的歷史。
《國語》,又稱《春秋傳》或《左氏傳》。相傳為春秋末期魯人左丘明所作。但從內容來看,有現代學者認為是戰國時期的學者根據春秋時期各國史家記載的原始資料整理編輯而成。
《國語》是我國最早的民族史書,共21卷(篇),記載了周、魯、齊、晉、鄭、楚、吳、越八個國家。記事的時間從西周中期開始,到春秋戰國之交結束,大約持續了500年。
與《左傳》相比,《國語》記載的事件大多互不關聯,重在背單詞。它們往往通過言語來反映事實,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來刻畫人物,具有壹定的文學價值。?
全書二十壹卷、三卷《周瑜》,記錄了東周時期從西周穆王、王理到王祥、王靜、王靜等國家興衰成敗的壹些重要政治事件,反映了西周到東周社會政治變遷的過程。《魯豫》第二卷集中反映了魯國上層壹些歷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時期這個禮義之國的社會面貌。《齊豫》壹卷主要記載了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的內外措施及其主導思想。
《於今》有九卷,占全書三分之壹以上的篇幅。它完整地記錄了戰國初期,從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趙、魏、韓鎮壓支氏家族的政治歷史,又長又重,所以有人稱《國語》為“晉史”。《鄭輿》壹卷記載了西周晚期周太師伯對天下興亡大局的論述。
《楚語》是壹部兩卷本的書,主要記錄了靈王和趙浩棋統治時期的歷史事件。《武玉》第壹卷和《於越》第二卷記載了春秋末期吳越爭霸的史實。普通話是按國家按壹定順序排列的。在內容上,側重於歷史人物的言論。這是民族語言風格的最大特點。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國語鄭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普通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