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只掌握了詠春兩種拳法中的壹種,另壹種其實很厲害。只是因為被拍到的概率小,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關於詠春的起源有很多說法。有人說出自南宋,也有人說出自明清。但不管怎麽說,詠春拳在福建流行,在廣東佛山發揚光大,在這裏走出國門。
其實研究詠春的名人很多,比如梁贊先生,大概1870,20年後。壹邊開藥店行醫救人,壹邊收了幾個自己學校的徒弟。梁贊先生主張學習詠春拳時,壹定要註重力量、身材、手法,三者相輔相成,才能發揮出詠春拳的最大優勢。
陳華順先生曾經聽說過梁贊先生的名字,所以他從小就把梁贊先生作為自己的偶像,並經常在放學後偷偷學習詠春拳。從1901到1907,收了16個弟子。很多人稱陳華順先生的詠春拳為少爺拳,因為陳華順先生教授詠春拳的收費超乎人們的想象。
葉問實際上是陳華順先生的門徒之壹。當時陳華順先生需要在葉問家的壹個店鋪裏開武館,於是有了這個資源,葉問就拜了陳華順先生。
1949年,葉問離開內地,來到香港,此後壹直生活在那裏。1971年,葉文的弟子們幫助師父成立了壹所武術學校,名為詠春拳運動俱樂部,將詠春拳傳播到了世界的高度。所以現在很多人通過這個宣傳問題,認為詠春拳的最高代表是葉問。
但除了葉問,還有壹種詠春拳,叫倚詠春拳。也有不少代表人物,如馮根柱、、王、等。倚詠春拳的技術很像四兩撥千斤,從側面進攻,找到對方的弱點,用上力。
最後在對手沒有反應過來的情況下,被詠春拳陽剛的拳法成功偏轉,終於能夠達到連消帶打的境界。偏身的詠春拳走出國門,國際傳授,也將中國武術文化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