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次,二兒子不小心在楚國犯了人命案,被關押待斬。陶朱公想到之前幫助過楚國的相國,便聚集家財並寫了封親筆書信,準備讓小兒子帶去求助相國解救二兒子。
大兒子知道後,覺得小兒子被自小寵溺,怕他辦這件事不可靠,於是跟陶朱公提出自己去。
陶朱公不同意。他說只有小兒子才能救二兒子。大兒子不服氣,非要證明自己去可以。
執拗不過,陶朱公只得同意,只是在去之前再三叮囑大兒子無論救不救得成財物都不能拿回來。大兒子走後,陶朱公哀嘆二兒子命不久矣,安排小兒子提前準備後事,眾人都非常不解。
大兒子到楚國找到相國,呈上書信和財物等待消息。相國以國家近年天災連連,百姓饑荒為由,上奏楚王大赦天下祈福安康。楚王準其所奏, 命人先布告天下。
大兒子壹聽楚王要大赦,自己的二弟這下就可以逃過壹劫了,既覺得運氣好又覺得那麽多財物白送給相國了,幾經思索後,完全把父親臨走時的囑咐忘在腦後,跑去跟相國要回了財物。
這相國非常惱怒,可又不好明說出來。把財物還給大兒子後,便上奏楚王,說本來大赦天下是為了祈福消災,但有人中傷他是因受了範蠡的賄賂,為救範蠡的兒子才提出的大赦,如果放了範蠡的兒子會給楚王的大赦帶來不好的名聲。於是楚王下令提前殺了範蠡的二兒子。
二兒子人頭落地之時,小兒子正好運來棺木。眾人聽聞消息,都佩服陶朱公料事如神。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原來範蠡的大兒子自小跟著自己置辦家業,歷盡艱辛,知道錢財來之不易而非常珍惜,而小兒子自生下來家裏便條件優渥,故而揮金如土,對救二兒子那些錢根本不會放在心上。所以陶朱公知道只有小兒子能辦成這件事。
這個故事雖然總的主題是“知子莫若父”,但其中蘊含的其他道理卻不得不思考。
楚國的相國,為了達到自己既有的目的而又讓眾人信服,想出來這種遮人耳目,掩蓋真相的辦法很讓人嘆服。
大兒子不知思考,他的不機敏和不知變通,沒有看清楚相國救人的手法,最終害死了自己的二弟。
範蠡知人善任,能夠通過兩個兒子的習性就判斷出事情最終的結果也是非常厲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