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黑色的東西,或其它暗色,如海軍藍、深紅;
2、可以透(龍或漁網狀面料),但不露;
3. 銀飾;
4. 蒼白的皮膚。體現維多利亞時代關於“蒼白的皮膚是貴族的標誌”這壹審美,也可能是反對沙灘文化裏“太陽曬出的古銅色才是美的”健康理論。
5. 黑發、漂白過的極淺的金發、紅發或紫發。
6. 黑白化妝。白色粉底,黑唇膏,黑眼影,細眉。
7. 自我束縛的裝飾和戀物癖的服裝。皮革、PVC、橡膠、乳膠都是必不可少的面料。中世紀的束腰也極為常見。
8. 領帶或帶釘子的項圈或緊緊系在脖子上的絲絨繩。
9. T形十字章(古埃及關於永恒生命的標誌)、太陽神之眼、五角星、十字架(基督的象征)的飾品以及刺青;
10. 歌劇風格的披肩、鬥篷和長手套。
11. 鎖鏈和鐵釘。
12. 身體穿孔。壹般情況下舌頭是首選部位,其次是鼻子,最後是私人部位和乳頭。
哥特風格的服飾極端且偏激,只能做為舞臺裝以及在裝發布會上上作為展示類服裝出現。
哥特服飾永遠的黑色或者是暗色系列的衣服,佩帶著很多顯眼的宗教飾物,但卻幾乎天天改變信仰,永遠不戴金首飾,性格上其實是不善交際的。風格主要體現為高高的冠戴、尖頭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鋸齒等銳角的感覺。
為哥特次文化定義壹個明確的思想體系並不太容易,主要有幾個原因。第壹,心境及審美觀占有非常重要的角色。有部分是受到浪漫主義和新浪漫主義的啟發。黑暗、神秘、病態的印象及心境也存在於傳統浪漫主義的哥特小說中。在18世紀末期和19世紀,恐怖感及對超自然的畏懼普遍存在於大眾文學中,並持續到現代的恐怖電影。哥特另壹個核心元素是滑稽誇張及自我戲劇化,出現在哥特小說和哥特次文化中。 哥特次文化的成員壹般都不支持暴力,而是容忍暴力。許多媒體錯誤地將哥特此文化與暴力、對少數族群的敵意、白人至上和其他仇恨連結在壹起。然而,暴力和仇恨 並不是構成哥特思想的元素,相反地,部分哥特思想是由主流文化希望忽略或遺忘的社會或個人罪惡的認知、了解、悲痛所組成。這也是哥特音樂中極為普遍的主題。 阻礙明確定義哥特思想的第二個原因是哥特厭惡政治的特質。在19世紀,個人對於社會規範的蔑視是非常大膽的事情,但遠遠比不上今日的激進程度。因此,哥特次文化的反抗性是有限的,並且吸取了西方核心文化的意象。不同於嬉皮或朋克運動,哥特次文化沒有散發政治訊息或呼籲社會運動,而是強調個人主義、對多元化的包容、創造力、理智主義、厭惡社會保守主義和傾向溫和的犬儒主義,但這些想法也不是適用於所有成員。哥特思想主要是建立在審美觀上,而不是道德或政治。 哥特當然有其政治傾向,範圍可從社會自由主義到無政府主義,但他們不會特別表達出來,成為他們文化的壹部分。相反地,政治立場如同宗教,被視為與個人觀念有關。與朋克不同,只有少數人在政治立場和“哥特”身分之間有所沖突。 身為哥特,處在次文化中是極為寶貴的,且能實現個人抱負,特別是有關創作的事物。然而,這也可能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年輕人。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大眾對哥特次文化的誤解所造成的負面觀感。年輕人在運動中所找到的價值,可由哥特次文化的持續存在,而其他80年代的次文化(像是)卻已新浪漫運動消失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