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四大愛情故事——梁祝

四大愛情故事——梁祝

對中國四大愛情故事的通行理解,都與所謂的反封建有關。秦始皇、天帝/王母、法海,還有梁祝故事中的祝家、馬家家長,都被當成封建勢力的代表予以鞭撻。

實際上,這種把故事簡單二元對立的解讀模式,雖然有助於我們考試時抓取中心思想多拿兩分,卻在更大程度上掩蓋了故事本身的豐富主題。

在反封建的大帽子下,被誤讀最深的是梁祝故事。

女扮男裝的祝英臺,與同窗求學三年的梁山伯結下深深的情誼。分別之時,祝英臺假稱有壹妹妹,許嫁梁山伯,暗示梁山伯10天後來說親,但梁山伯誤以為30天。

30天後,當梁山伯期約來到祝家提親時,祝員外已將祝英臺許配當地馬員外的公子,並已定下迎親的日子。梁祝相見,悲感交加,但無法改變現實。

離開祝家後,梁山伯即壹病不起,含恨辭世。在馬家迎娶祝英臺的途中,祝英臺堅持要到梁山伯墳前告別,獲許可。祝英臺痛哭祭奠梁山伯,當時,風雨大作,墳裂,祝英臺縱身墳內,殉情身亡。

在後來的版本中,梁祝化蝶,讓傳說有了壹個悲情而圓滿的結局,很符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

梁祝故事被當成反抗封建包辦婚姻的典型。祝英臺被許配給馬員外兒子,暗示祝員外貪財而不惜犧牲女兒的幸福。這也被認為是馬家以財勢欺人,祝家貪財勢欺女。

但從梁祝戲劇的原本來看,祝家與馬家門當戶對,並無高攀之嫌。而且,祝家允許英臺喬裝求學,馬家允許英臺在出嫁途中拜祭梁山伯,在以往的封建年代均是十分難得的決定,可見兩家家長在當時都相當開明。

至於父母包辦婚姻,在近代以前是主要的婚姻制度形式。我們不能以現在的婚姻觀念強加給古人。

梁祝二人本身從頭到尾也都信奉,結婚必須要有媒妁之言、父母之命。

根據法律史學者朱蘇力的解讀,梁祝同窗時曾“同床而睡,結腳而眠”,如果他們真的主張婚姻自由,同窗30天,完全可以把生米煮成熟飯,要是擱現在估計三天就順理成章了;但祝英臺壹定要回家,壹定要等著梁山伯按照程序來提親。而梁山伯得知祝英臺是女身並已許嫁馬家之後,他也僅僅是表示深深的遺憾,還是準備求娶他們分別時祝英臺虛構出來的妹妹,只是當發現這壹希望也落空時,梁山伯才“罷休不成”。

到了這時候,祝英臺還是稱“今生料不能夠了,我勸妳休想也罷了”,堅持尊重傳統的婚姻程序和制度,最後,兩人傷感而別。全劇中完全沒有顯示出祝員外或馬員外對祝英臺施加什麽壓力和強迫。

可以看出,梁祝二人始終是傳統婚姻制度的遵紀守法者,即便面對不能終成眷屬的不利結果,他們也從未打算挑戰這種制度。

祝英臺最後決意殉情,是由於梁山伯的意外病逝引起的,完全是壹起突發性的偶然事件。

現代人把梁祝包裝成傳統婚姻制度的反叛者,並醜化祝家、馬家的家長,把他們當成傳統婚姻的頑固惡勢力,這本質上是壹種上綱上線的解讀模式。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以父母包辦、門當戶對等原則為主要特征的傳統婚姻,長期以來都有其歷史合理性,我們不能以今人的後見之明去強求古人的先見之明。

  • 上一篇:哲學中壹元論、二元論、多元論是如何劃分的?
  • 下一篇:十大國產護膚品排行榜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