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用墨的方法有濃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積墨法、潑墨法。
國畫(別稱中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壹詞起源於漢代,有人物、山水、花鳥等題材,寫實和寫意等技法,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等方面的認知。
自唐宋以來,畫家對於國畫的創新壹直延續至今,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風格。到了明代群星閃爍的“吳門畫派”不僅代表著明代繪畫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在師古與創新的探索中,為後世開壹新河。到了吳派後期,以張宏為代表的蘇州畫家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辟蹊徑,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
他們在繼承吳門畫派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並到大山裏去寫生,師自然造化,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在畫中體現出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畫面清新典雅,意境空靈清曠。
國畫的藝術特點: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局部)中國畫在觀察認識、形象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哲學觀念和審美觀,在對客觀事物的觀察認識中,采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並在活動中去觀察和認識客觀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參與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觀,或局限在某個固定點上。
它滲透著人們的社會意識,從而使繪畫具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認識作用,又起到“惡以誡世,善以示後”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鳥等純自然的客觀物象,在觀察、認識和表現中,也自覺地與人的社會意識和審美情。趣相聯系,借景抒情,托物言誌,體現了中國人“天人合壹”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