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際貿易的歷史考察,以國家對外貿的幹預與否為標準,可以把對外貿易政策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自由貿易政策、保護貿易政策和管理貿易政策。
1、自由貿易政策
自由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不加幹預,對進口商品不加限制,不設障礙;對出口商品也不給以特權和優惠,放任自由,使商品在國內外市場上自由競爭。
自由貿易政策產生的歷史背景是資本主義自由競爭時期(18世紀至19世紀),主要在英國、荷蘭等首先進入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和競爭上居優勢的國家實行,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
2、保護貿易政策
保護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商品進出口積極加以幹預,利用各種措施限制商品進口 ,保護國內市場和國內生產 ,使之免受國外商品競爭;對本國出口商品給予優待和補貼 ,鼓勵擴大出口 。
保護貿易政策,在不同的歷史階段,由於其所保護的對象、目的和手段不同,可以分為:重商主義、幼稚工業保護政策、超保護貿易政策、新貿易保護主義。
3、管理貿易政策
管理貿易政策,又稱協調貿易政策,是指國家對內制定壹系列的貿易政策、法規 ,加強對外貿易的管理,實現壹國對外貿易的有秩序、健康的發展;對外通過談判簽訂雙邊、區域及多邊貿易條約或協定,協調與其他貿易夥伴在經濟貿易方面的權利與義務。
管理貿易政策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國際經濟聯系日益加強而新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擡頭的雙重背景下逐步形成的。
在這種背景下,為了既保護本國市場,又不傷害國際貿易秩序,保證世界經濟的正常發展,各國政府紛紛加強了對外貿易的管理和協調,從而逐步形成了管理貿易政策或者說協調貿易政策。
管理貿易是介於自由貿易和保護貿易之間的壹種對外貿易政策,是壹種協調和管理兼顧的國際貿易體制,是各國對外貿易政策發展的方向。
擴展資料:
制定對外貿易政策的主要依據
對外貿易政策既有壹貫政策(即在壹個較長時期內指導外貿易的政策),也有根據變化了的情況制定,只在壹定時間內生效的暫時性政策措施。因此,制定壹個國家對外貿易政策應當遵循以下依據:
1、壹國在世界經濟中所處的地位,經濟發展戰略.
2、壹國的資源狀況,產品,產業結構,市場經濟地位。
上述兩個因素是壹個國家制定中長期對外貿易政策,應當參政的主要因素,決定壹個國家選擇自由貿易政策,還是保護貿易政策。
3、在總政策(即自由貿易或保護貿易政策)指導下,壹個國家工業發展水平,技術水平,產品的競爭能力等,又決定壹國在不同時期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的依據。
例如:鼓勵出口、限制出口、限制進口、保護民族工業、幼稚工業等政策。
4、國家之間因政治環境變化,經濟和外交關系發生重大改變時,也可引能起壹國對貿易政策的局部或重大調整。
5、壹國對外貿易政策應當與國內經濟政策相適應。例產業調整政策,金融政策,外匯政策,外資政策。
百度百科-國際貿易政策
百度百科-對外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