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事以和為貴近日重溫《史記》之《廉頗藺相如列傳》,對為人處事以和為貴有了更深的理解。廉頗是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壹名大將,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及至封官進爵卻在藺相如之下,於是多次欲與藺爭高下並有意羞辱。身為相國的藺相如文韜武略,事事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與將軍計較個人得失,巧妙避開與廉的爭執。藺相國以和為貴的德行終於折服了廉將軍。廉將軍知錯即改,負荊請罪。從此,將相和,國運興。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相和”只是其中壹個典型事例。以和為貴的處世哲學,要求為人要有仁和之心、謙和之德、溫和之氣、慈和之容,與博愛、向善等其他宗教教義是並行不悖的。其實,不論古往今來,人生在世與人相處是無法逃避的現實。人生要掌握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問就是如何與人相處。相處得好壞,對自己的學習、工作、生活以及思想情感、行為方式甚至生命安危都有很大的影響。與人相處的方式方法很多,以和為貴便是其中最實際和可行的。和能形成合力。大至壹國,小至壹家,上下團結,左右和諧,就會無攻不克、無堅不摧、無往而不勝。“團結就是力量”、“家和萬事興”,這些都是家喻戶曉的真理,全都歸功於壹個“和”字。和能化解矛盾。俗話說:笑口壹開泯恩仇。生活中的許多矛盾,只要用和善的辦法去處理,就能迎刃而解。矛盾雙方各讓壹步,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和能以守為攻。當妳失禮於人或是無意中給人以損害,妳就處於被動的地位,和與不和的結果將會截然不同。如果妳能以和善的態度待人,妳將會由被動變為主動,以守為攻,息事寧人,從而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妳固執己見、毫無和善之意,將會擴大事態,甚至兩敗俱傷,難收拾。和能以柔克剛。有些事情硬來是辦不好的,用軟的辦法卻可以辦好。和,有時候是至剛的表現。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生活中以柔克剛的事例是舉不勝舉。在現實生活中懂得以和為貴的人,總比與和不投緣的人受歡迎。俗語都說:巴掌不打笑面人。能夠如此,我們何樂而不為呢?因此:親朋、同事、鄰裏之間要和睦相處,實現***同的目標要和衷***濟,待人接物要和顏悅色,提建議談想法要和盤托出,解疑難化疙瘩要和風細雨;氣氛緊張要緩和,發生爭執要講和,求取學問要謙和,對人態度要溫和;要修仁和之心,推廣和善之德,創造和諧局面,使各項事業和順發展。當然,和並不是包醫百病的靈丹妙藥,也不是無原則的忍讓和遷就,更不是軟弱無能。和為貴並不是凡事都做“和事佬”。面對囂張的敵人,面對兇惡的歹徒,面對犯罪分子,我們就絕不能和。小則可以靈活,原則必須堅持。只有人民內部才有和可言。因此,為人處事還必須謹記:當和則和,不當和則絕不能和。如何做到最好還須畢生學習、實踐。
上一篇:中國畫和油畫的區別下一篇:在線等待!過橋米線有哪些歷史和特色?為了寫作文!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