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群傍水而建,布局呈軸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前後左右有機銜接等特點,屋頂多為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紅瓦屋面,石砌墻體,裝飾工藝極為精湛,木雕、磚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構件上的運用令人嘆為觀止。即便是梁上的漆畫、貼金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磨損,但從古厝精巧的構造和裝飾,仍能看出當時埭尾村富甲壹方的家世。當地村民說,以前這壹帶流傳的壹句話“有埭尾厝無埭尾富,有埭尾富無埭尾厝”,意思說:就算妳跟埭尾同樣富有,也沒有跟埭尾同樣的房子,有跟埭尾這裏同樣的房子也沒有埭尾那麽富有。
壹排排整齊劃壹的古厝之間,邊門對著邊門,中間僅隔壹米多寬,當所有邊門都打開,壹條由村頭連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這麽形成了。老人們說,遇上下雨天,不帶雨傘跑遍全村也不會淋濕,走的就是這條捷徑。古厝前面大都留著十多米寬的大埕,平常的農事、大型活動就在這裏舉行。其中壹幢兩落的古厝,埕前還留有空著的旗桿位,當地村民告訴筆者,以前這裏有4根旗桿,歷史上祖先遺留下來的,表明這裏人才輩出,因為考取功名、外出當官的人才能立這個旗桿。可惜的是,旗桿在“文革”中被破壞而廢棄。
四周環水,30多米寬的水道,蜿蜒繞村而過;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的大片古厝,構成壹個水上的紅色村莊——— 這便是龍海市東園鎮埭尾村的古厝群。始建於明朝的古厝群經中央電視臺報道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關註。而且要將閩南紅磚建築文化申遺的專家們,最近也把目光投向了這裏。但是,如此重要的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嚴峻危害。2月,村民成立了理事會以保護古厝群。
魅力雨天不帶傘 跑遍全村不會濕
埭尾村環抱於雞籠山、大帽山、鵝蛋山之中。古厝布局具有軸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前後左右有機銜接等特點,屋頂多為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紅瓦屋面,石砌墻體,裝飾工藝極為精湛。木雕、磚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構件上的運用令人嘆為觀止。
壹排排整齊劃壹的古厝之間,邊門對著邊門,中間僅隔壹米多寬,當邊門全部打開,壹條由村頭連到村尾的快捷通道就形成了。只要妳連著敲邊門,就可以壹路穿厝而過。下雨天不帶雨傘跑遍全村也不會淋濕,走的就是這條捷徑。
據介紹,埭尾村古村落是龍海市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可以說是閩南建築裝飾的壹個縮影,其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是研究閩南地區建築風格嬗變及村落發展史的重要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