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導型領導:領導者解釋下屬需要完成的任務,包括他們有什麽希望,如何完成任務,完成任務的期限等等。引導型領導可以給下屬制定明確的工作標準,讓下屬清楚規章制度。指導細致,規定細致。
2.支持型領導:領導者對下屬友好且平易近人。他們關註下屬的福利和需求,平等對待下屬,尊重下屬的地位,對下屬表現出充分的關心和理解,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真誠地幫助他們。
3.參與式領導:領導者邀請下屬參與決策。參與型領導者可以與下屬討論他們的工作,征求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並將他們的建議整合到團隊或組織將要實施的決策中。
4.成就導向型領導:領導者鼓勵下屬盡可能高的完成工作。這樣的領導給下屬定下很高的標準,並在工作中尋求不斷的改進。
除了對下屬有很高的期望之外,成就導向型領導還信任下屬設定並完成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在現實中,應該采取什麽樣的領導風格取決於下屬特征、環境變量和領導活動結果的不同因素,應該用權變的概念來獲得與領導風格的適當配合。
擴展數據:
在諾思豪斯看來,路徑目標理論是壹種激勵理論,討論領導者如何激勵下屬完成規定的目標。
他認為:“簡而言之,路徑目標理論旨在解釋領導者如何選擇最適合下屬需求和工作情境的具體行為,以幫助下屬更接近目標。通過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領導者可以提高下屬對成功和滿意度的期望。”壹般來說,領導者可以從兩個方面激勵下屬。
1,結果激勵,即完成既定任務後給予員工壹定的獎勵。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考慮的是如何通過報酬的充實來增加報酬的金額或種類,起到激勵作用。
2、過程激勵,即在員工向既定目標前進的道路上實施激勵。過程中的激勵涉及完成任務的各個方面。比如可以給員工提供輕松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的專業技能等。,並通過掃清通向目標的路徑障礙來發揮激勵作用。路徑目標理論是壹種關註過程動機的理論。
百度百科-路徑-目標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