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壹些高校開展了勞動教育活動。
積累了壹些經驗教訓,比如南昌大學2014。
9月1日,全校開展學生“自主大掃除”,活動開展。
不到壹周就被抵制了,學生反對的主要原因是交錢
付費就應該享受服務,不應該有義務打掃衛生;2015貴州
師範大學在全校推行勞動教育,通過義務勞動和
有償勞動的結合,凈化美化了校園環。
環境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勞動意識。上述案例
該例大體反映了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的現狀。
即:
勞動教育普遍缺乏。
高校沒有勞動教育。沒有勞動教育
列入國民教育大綱,導致高校普遍缺乏勞動力。
教育課程。壹些開展了勞動教育的高校有勞動。
教育缺乏計劃性、系統性和連續性,制度、教師、
資源、組織、場地薄弱,課程教學計劃不明。
的確,教學內容單壹,與學生的專業和興趣結合的比較多
少,缺乏實踐教育,沒有教育和無用的勞動。
形式。
大學生綜合素質缺失
1.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比較差。大學生群體
體能下降。《2010國民體質測試公報》指出
“大學生的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持續。
有下降”[1],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參與。
體育鍛煉太少;大學生心理素質差。主要性能
對於意誌薄弱,依賴性強,情緒不穩定,忍耐力
差,不適應環境等。,容易因感情壓力,學業壓力。
而就業壓力導致抑郁甚至自殺。
2.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弱。在應試教育圈裏
在就業壓力下,大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學習的目的是功利的。因為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的存在
在很大的差距裏,理論教育“扼殺、破壞、扼殺了創造力。”
性稟賦與天賦”,引出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相對較弱。
3.自我中心普遍較強,人際關系緊張。
大部分大學生從小脫離勞動,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
知道,不知道尊重和感激。此外,由於升學和就業
激烈的競爭導致部分大學生變得自私冷漠,加劇了人際關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