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握住大鼓,用大鼓輕敲鼓面中心和鼓邊。擊打時,放松手腕,力量會通過大臂的擺動傳遞到手腕,再傳遞到大鼓。
1.無論什麽音符敲在鼓心上,右手強拍,左手弱拍。
2.側敲是指演奏時握鼓槌的手保持不變,由平腕變為扣腕或側腕,再用斧頭錘打鼓槌或鼓面,制造鼓槌與指甲相互碰撞的聲音。這種聲音短促、清脆、響亮,與敲打鼓面發出的聲音完全不同。
平擊是彈奏時手形的輕微變化。手持鼓槌保持鼓槌與鼓面平衡然後抽鼓面左右邊緣區域,平敲比側敲更考驗演奏者的技巧和演奏感。
四分音符,|X X|,如果用單杵演奏,即右手演奏,如果用雙杵演奏,則雙手同時演奏。
八度音符|XX XX|,右手均勻擊打。
在前八個和第十六個音符| XXX XXX XXX |後,右手連續擊兩次,左手擊壹次。
前16個八度後,|XXX XXX|,左手右手再擊。
第十六個音符,|XXXX XXXX|,即在壹個節拍時間內,左右手均勻交替各彈奏兩次。
擴展數據:
樂器結構
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杵組成。
鼓材、鼓身:最開始有金(金屬)、玉、木、石等各種制品。直到近代,它壹直是用木頭、牛、馬、豬皮制成的。金屬做的叫“雉鼓”,石頭做的叫“石鼓”,動物皮做的叫“皮鼓”。鼓圈和鼓卡:多為鋁合金材質。鼓杵:壹種短而粗的木制杵,壹端包著壹根皮條、布或氈,呈球形。
近代佛教寺廟使用的鼓多為短筒,大鼓多掛於鼓樓或大雄寶殿屋檐下。中小鼓配掛鈴,放在鼓架上誦經。當鈴鼓移出位置時,它會被按住並輕敲。
鼓屬於雙面樂器,沒有固定的音高,但可以控制發音的變化。用鼓杵敲擊發音,隨著力度的變化表達不同的音樂情感。它的音色深沈洪亮,雄壯有力,用它來模仿雷聲和炮聲恰到好處。
現代大鼓起源於古代土耳其,所以也叫軍鼓,中世紀傳入歐洲。它是軍樂隊、管弦樂隊和交響樂團中最重要的打擊樂器。它很少獨奏,而是參與合奏或襯托樂隊和聲的伴奏樂器。但鼓的位置很重要,它不僅豐富和充實了樂隊的低音部分,還帶來了氣勢,給整個樂隊增添了活力。
百度百科-大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