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藝術深受社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制約。由於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的不同,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的生活方式影響很大,但更重要的是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倫理政治的重視。因此,人的個體意識在某種程度上得不到充分發展,自然科學技術與經典、歷史的子集的經典相比,始終被置於次要地位。所以這就促使從事手藝的工匠在狹窄的領域裏工作,通過工作的過程來尋求精神寄托和情感慰藉。因此,陶瓷制作具有強烈的情感色彩、體驗性和程式化的造型特征,創作環境局限於小農與手工業相結合的自然和經濟條件,促進了創作思想追求自然模仿,形成了以實用功利和民間情調滲透為主要特征。這些特點不僅為陶瓷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土壤,而且從社會學意義上阻礙了原始意義上的科技發展。由此形成了具有非純粹理性思維的中國陶瓷藝術概念,創立了“加工材料”、“量體裁衣”、“物化創作”的民間創作原則。從嚴格意義上講,西方科學排除了非理性的情感因素和經驗性的創作思路,但中國的民間工匠在封建社會的特定環境下選擇了經驗性的創作方式。但是,這種不由自主的選擇也不壹定沒有道理,至少它有自己的獨特性。與現代西方科學理論格格不入的中國陶瓷創作理論,百年來壹直指導著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創造了壹幅絢麗的畫卷。
中國人習慣於適應自然選擇和現實的社會環境。幾千年形成的儒家思想,重視政務,輕視自然,排斥技能,排擠了自然科學應有的地位。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環境成為民間手工藝人發揮才能的唯壹場所。當然,工匠也有自己的選擇,但這種選擇是有壹定限度的,那就是基於社會需求。體現了中國人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表達事物的造型規律。
陶瓷制造的過程總是離不開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裝飾圖案方面,工匠們更是匠心獨具,將壹頭牛畫成多頭形狀,將各種飛禽走獸的部分組合成理想化的龍鳳麒麟。這種創造極大地發揮了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它註重人的自我感知和創造性,這種工藝形式的造型實例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以我為中心的經驗主義創造模式,不同於西方以物為中心的科學方法。這種模式在信息泛濫的今天意義重大,使得大腦真空,藝術家普遍感到想象力不足。所以不能用西方科學的標準尺度來評判中國的陶瓷文化。
壹個民族的文化總是與其心理、民族性格、風俗習慣、思維方式、倫理觀念密切相關。作為壹種倫理文化體系,中國人以人為主體,以物質為輔,認為“人是萬物之靈”,“天有四時,地有其材,人有其智”,說明在中國的文化體系中,人們重視人與物的關系,在對自然事物的攝取和創造中尋找社會意義,從而將創造的真善美統壹起來。完美的民間工藝已經成為真善美的統壹。
上一篇:大賦創作的高峰是( )。下一篇:如何矯正近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