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建立壹套體現科學發展觀內在要求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科學合理地確定幹部考核指標體系是建立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的首要環節,有利於科學評價領導幹部的政績,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有效提高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因此,要按照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的要求,以實現“三個轉變”為重點,建立和完善全面、客觀、公正的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1,從註重經濟建設考核到註重經濟社會文化綜合考核。
傳統績效評價註重經濟增長速度,忽視質量和效益;註重物質至上,忽視以人為本和社會全面發展;註重短期發展,忽視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註重物質文明建設,忽視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
這種“只註重壹點,不及其余”的狹隘視野,嚴重滯後於新時期“五個統籌”和“三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為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完善考核指標體系。比如可以設置經濟發展、資源環境、社會發展、文化教育、生活質量五個考核指標,其中經濟發展指標占25%,社會發展指標占35%,資源環境指標占10%,文化教育指標占10%,生活質量指標占20%。這樣,考核範圍進壹步擴大,考核內涵進壹步豐富,考核導向進壹步明確,考核重點從經濟領域延伸到社會領域,引導各級幹部更加註重發展的全面性和協調性。
2,從註重業績到註重潛在業績和長期效果。
為改變註重政績考核而非長期效果考核的弊端,引導幹部轉變發展理念,更加註重發展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新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應突出發展重點,明確工作導向,鼓勵各級幹部創新發展模式,註重長期效果。
壹是加強發展質量評估。要把“財政總收入占GDP比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等壹些反映發展質量的指標納入考核範圍,促進各級幹部更加註重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是加強民生指標考核。要解決壹些鄉鎮財政收入雖然逐年大幅增長,但居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沒有同步提高,長期在較低水平徘徊的問題。在評價指標體系上,科學設置城鄉居民收入、受教育年限、人均住房等與民生相關的指標,更加註重發展的整體協調性和持續穩定性,引導各級幹部更加關註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三是加強環境評估。加強環保指標考核,設置“綠化率”、“亮化率”、“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等指標,引導各級幹部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貫穿於發展全過程,更加註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進壹步提高可持續發展水平。
3、從同壹標準考核到分類考核和個性化考核。
在領導班子考核中,由於各地發展實際和工作基礎不同,難以體現考核結果的客觀性和公正性,不利於發揮各級幹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新的幹部政績考核中,要註重差異性,鼓勵創造性,在具體指標值上不搞“壹刀切”,在達標進度上不搞急行軍,采取分類考核、分時段考核的方法。
在幹部考核中,要根據不同類型崗位的特點分析因素,科學合理地組合各項指標,將幹部分為正職幹部、副職幹部、壹般幹部三類進行考核。在制定具體指標時,既要體現幹部崗位的* * *性質,又要突出崗位的不同特點。比如,對於專職幹部,可以在考核體系中增加“知人善任”、“統籌兼顧”、“以人為本”等更有針對性的指標;對副職幹部要強調“當好配角”、“工作指導”、“處理問題”,對普通幹部從“服從意識”、“專業能力”、“適應能力”等方面進行考核,使幹部的考核與其職級、崗位相匹配,使考核標準更加客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