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內涵極其豐富。團結、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團結統壹。中華民族是壹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有著和睦相處、友好相待、* *共赴國難、* *共克時艱的優良傳統。在遙遠的古代,中國各族人民建立了廣泛的聯系,兩千多年前就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高度統壹的國家。歷史上雖然有分離,也有從混亂中分離出來,但統壹的時期遠遠多於分裂的時期。國家統壹、民族團結壹直是中國民族歷史的主流。歷史上湧現出的無數抗敵報國的民族英雄被壹代又壹代人稱頌,賣國求榮被壹代又壹代人鄙視。團結統壹的意識深深積澱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各民族榮辱與共,為鞏固民族團結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
愛好和平。中華民族向來以熱愛和平著稱。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和諧思想,形成了“和為貴”、“親仁善鄰”、“守信修誼”、“和而不同”等思想,培養了熱愛和平、寬厚包容、非暴力的民族性格。今天,我們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所有國家的友好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建設持久和平與繁榮的和諧世界。
-勤勞勇敢。中華民族歷來是壹個勤勞勇敢的偉大民族,在追求生存和發展的道路上,形成了艱苦奮鬥、艱苦奮鬥、大無畏、堅忍不拔的精神。在中華民族的意識中,勤勞勇敢是興國立世之本,是興家立業之寶。“天道酬勤”、“國之勤儉,家之節儉”、“民生勤儉,但勤儉不匱乏”、“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我們民族壹直信奉的古語。古往今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創造了壹個又壹個奇跡,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自強不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不懈奮鬥的精神,有堅定剛毅的精神,有“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人移山”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有“天命不足,天道不足,祖宗不足”的改革創新精神,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挫折,屢遭挫折而不屈不撓。中華文明史就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鬥史。永不滿足,永不止步,勇往直前,推動中華民族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