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是民本,就是要求統治者尊重人民,以民為本。這就好比要求農民尊重自己的牛馬,因為牛馬是為他工作的。統治者也是如此。說到底,人民不是人,而是屬於統治者的奴隸、牛馬。
中國古代思想家管子最早提出“以人為本”。“以民為本”壹詞最早出現在《管子·巴彥》中:“以民為本,是壹個丈夫霸王的開始。原因是國固,亂則危。”類似的煙鬥言論還有“人是身之本;身為治本”(《管子·全修》)、《君王視民為天》(《漢書·詩傳》)、《齊人為公之本(指)》(《管子·八行》)。雖然自《管子》成書之日起,學界就有爭論,但上述說法是否為《管子》所言,有待考證。雖然《管子》中以人為本和以人為指的對象和範圍與我們今天理解的人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指中國人或人才,後者主要指廣大人民群眾,但毫無疑問,這個成語的首創者屬於齊文化。
“以人為本”是齊民本思想的精髓。作為先秦民本思想的重要分支和典型代表,齊的民本思想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個性特征。它歷史悠久,是壹種傳統,被齊國傑出的政治家們繼承和發揚光大。齊的民本思想來源於東夷文化中的“仁”的觀念(舜最早提出“天下不由壹人主”的觀點)和的“敬天保民”思想;始於姜太公“因其俗而簡”;發展於管仲的“與民同好惡”和晏嬰的“比身薄,比民厚”;成熟於孟子、沈導等先生的民本理論,是先秦諸侯國民本思想中延續時間最長、最具民本性、務實性和智慧性的民本理論。他的“順民風”、“順人欲”的政治理念;富民、利民、惠民、惠民的經濟措施;“尊賢任能”、“與民同樂”、“百家爭鳴”的文化建設理念,直到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極其豐富全面的參考價值。
內容我已經找到了,怕抄節選的話篇幅太長,提交不了。我給妳個鏈接~
中國文化的主題-人文主義/blog/static/7459623620090152362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