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好的釣位是好窩的基礎
選擇釣位的依據是魚對環境溫度的適應性和攝食特性。傳統的釣魚諺語“春釣灘,夏釣灘,秋釣陰,冬釣陽”是以“魚的環境溫度和攝食難易程度”為依據的。值得壹提的是,漁諺中的“春夏秋冬”應該是水溫和季節的組合,而不是歷法中四季的變化或氣溫的變化。時刻想著魚所處的環境——水的溫度和溶解氧,是我們選擇好釣位的基礎。比如水庫的“春釣灘”:小型水庫的釣灘豐收時,大中型水庫的水溫對魚來說還是冬天,所以要選擇深水釣竿——小水體水溫上升快,開竿早;山區大型深水水庫水溫上升慢,開桿晚。但是,毫無疑問,春釣沙灘,夏釣沙灘是大勢所趨。選擇休閑垂釣點時,應特別考慮人為幹擾。比如:毒蝦、電魚、網捕等。,會讓正常的好釣位變成死位。
第三,弄清水下地形
我們到了壹個漁場之後,可能不知道水下是什麽地形,但是通過線群可以看到水下高度的變化。在壹些陡坡上,當水位變化半英尺時,水下可能出現1米的高差。這就要求我們打窩的時候要把窩糧打得稍微靠近裏面壹點。其實,即使是在平坦的岸邊,魚餌也要靠近釣點的內側,這樣深水中的大魚才能吃到我們精心準備的魚餌,才能進窩吃餌。
摸清水下地形不僅是套魚前必要的操作步驟,也有助於我們判斷魚情,正確應用釣法。在壹些大型的山區水庫中,由於岸邊有很多石頭、坑或槽,所以選點時要特別註意,壹定要避開這些石頭裂縫和死角。假設餌料用得好,釣點好,魚在窩裏,但是浮標經常晃,總是沒有正常的魚的消息。這時候就要考慮到鉤餌可能會被拋到石頭的角落裏。在釣草洞的時候,也很有可能會遇到因為周圍水草的幹擾而釣不到魚的窩。
認識到魚窩和魚餌的立體性,我們可以適度的做壹些小的改變。比如我們拋窩的時候,往往會立刻引來壹些中上層的魚。我們做好窩後,會拉下浮標讓它脫離底部,同時吊墜會向上推,增加鉤餌的下擺,我們也會經常釣到壹些鯿魚、無精打采的魚或者紅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