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作家始終堅持真實性,這是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本文以現實的、具體的、不斷變化的人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經歷為描寫對象,從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中探討生活細節,進行真實的審美反思。他們以極大的熱情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復雜而殘酷的現實,歷史地展現客觀世界的發展進程,試圖通過對人物性格、命運、環境的藝術概括來回答“壹直存在卻無法解決”的問題,令人信服地揭示舊制度、舊生活無可挽回的衰落趨勢。與19世紀現實主義相比,世紀現實主義在反映現實的時效性和提煉題材的政治性上更進了壹步。許多作品往往是在所描述的事件之後甚至之前寫的。而且在反映現實方面,寄托了改變現實的願望,作品的政治色彩非常鮮明。有的還直接以重大政治事件為主題,展現著名政治人物的政治活動。
第三,描寫註重內斂和主觀,藝術形式不拘壹格,兼容並蓄。“挖掘內心世紀”是20世紀歐美文學和美學的壹種趨勢。現代主義各流派在表達主觀真實方面所造成的轟動效應,使現實主義文學引起藝術的自省和自我調整。20世紀的現實主義與傳統現實主義的巨大區別在於突出了對人物的主觀感受和精神探索的描寫。作家在綜合中不斷創新,既融合了自然主義的客觀現實主義,又吸收了象征主義、意識流等現代主義的藝術技巧。比如內心獨白和夢境描述。潛意識表達、性心理描寫、時序倒置、荒誕變形、多角度情節發展和多層次結構形式等。這些在傳統現實主義中不被采納甚至拒絕的手法,在二十世紀的現實主義作品中變得司空見慣。
第四,人物塑造強調人格的多重性,淡化典型人格的描寫。理性信仰的喪失是20世紀西方文化的壹個基本特征。而現實主義作家總是直面人生,直面20世紀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和變幻莫測的人情世故。在調查分析的過程中,他們強化了自己的客觀務實立場,異化或拋棄了自己理想化、簡單化的思維方式。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高大完美的英雄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主角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積極向上的人,對人生目標有執著的追求,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但內心世界復雜,在有壹些閃光點的同時也有很多高尚甚至不道德的思想品質。另壹種是有缺陷和弱點的普通人,低能,笨拙,脆弱,有時還膽小;對生活有點迷茫,也許有點玩世不恭;但他們是好人。他們不作惡,也不損害他人利益。反而他們其實做了很多被忽視被鄙視但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世界是由他們組成的。